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野田佳彦内阁内外交困,大选惨败,执政了仅3年多的民主党下野,把中日关系改善的难题留给了即将诞生的安倍晋三内阁。
2013年安倍执政后手中握有改善中日关系的机遇。他在2006年第一次执政时实现了中日关系的“破冰之旅”,曾为两国关系转圜做出过贡献并表示上任后将致力于改善两国关系。引起中日关系恶化的日本政府“购岛”事件是野田内阁所为,而自民党取得众议院稳定多数议席后没有必要在乎国内右翼势力压力,未来的安倍内阁上任后有机会做些调整,没有加剧矛盾升级的必要。日本广大国民特别是经济界希望改善两国关系,而不愿看到两国关系继续恶化而影响两国交往。
2013年是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35周年,中日双方可以抓住这一时机重温和确认条约精神,把握两国关系发展大方向。新的一年是中日韩三国新的领导人开启本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元年”,如何开好局事关未来中长期东亚地区和平稳定繁荣的大局,三国民众大都期待新的领导人上任后首先能互示善意,给东北亚注入正能量。
但是,中日关系也有令人忧虑的一面。野田执政期间,因钓鱼岛争议引发的中日之间民族感情对立和安全保障隐患上升。安倍在竞选政策纲领中有关在钓鱼岛常驻公务人员等强硬主张,与右翼代表人物石原慎太郎的想法没什么区别,一旦成为日本新政府的行动,势将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安倍在靖国神社等历史问题上的态度也令邻国不放心。其对华政策能否促使中日关系政治经济两个轮子一起转并顺利前行,不仅取决于个人因素,还要看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会否继续对中日关系造成冲击。安倍内阁很可能根据明年7月参议院选举的结果,以修改宪法第96条为突破口推动修改日本宪法,即首先把修改宪法必须获得众参两院2/3以上赞成的要件改为超过半数即可,为今后修改宪法第9条铺路。这关系到日本是否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问题。因为日本宪法第9条规定:日本“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安倍对华战略思路是:把中国作为日本21世纪外交与安全的最大课题,企图通过强化日美同盟并从中国周边地缘矛盾中寻找针对中国的合作伙伴。安倍强调,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是利益优先,而友好只是手段,言外之意是日本为了本国利益可以不讲友好而采取不让步、不妥协、不友好的态度。这是把友好与利益对立起来的狭隘观念,似乎缺乏对新时代外交真谛的真正理解,也难以把对立转化为互利。
其实,中日两国结束战争状态,实现和平友好本身就是中日之间最根本的共同利益。否则,中日两国就不会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如今,中日友好的基础受到局部利益对立的干扰。如果中日两国不能重建利益与友好的再平衡,战略互惠关系就会失去灵魂,甚至会由于局部利益冲突而转化为战略对抗关系。
综上所述,未来的安倍新首相能否把握住、利用好手中的机会,还有许多变数,需拭目以待。(刘江永 本报特约评论员、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