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珠海航展,不仅仅是给国人带来了一场航空盛筵,更是中国国防实力和航空企业研发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示。
第九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11月13日在珠海开幕,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50家中外航空航天企业齐聚一堂。作为东道主的中国企业更是利用这两年一度的盛会,推出了大量实物产品和概念设计模型。
中国空军在此次航展上也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社会公众做了全面展示,包括战斗机、轰炸机、直升机和无人机在内的多款新型战机闪耀登场,多款新型防空、反舰和地对地导弹集体亮相,代表中国航天新成果的神九返回舱等重要展品也首次在航展上与观众见面,加之国内外多支特技飞行表演队的到来,使得此次航展精彩纷呈。
国产航空发动机:
加快追赶的脚步
航空工业被誉为工业的皇冠,而航空发动机无疑是皇冠上那颗最耀眼的明珠。世界上能研发生产飞机的企业众多,但能生产发动机的少之又少,国际高性能发动机产业长期被美国的通用、普惠与英国的罗罗公司所垄断。
新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工业虽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已起步,但薄弱的工业基础与科研水平曾牢牢限制了国产发动机的前进脚步。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航空发动机工业才开始发力,尤其近10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军用航空发动机研制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空军航空装备专家傅前哨表示,“昆仑”、“秦岭”等发动机,特别是“太行”发动机的诞生,使中国正式成为世界上能够独立自主研制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五个国家之一。
值得高兴的是,武直-10装配的就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国产涡轴-9发动机。飞行展示中,武直-10一系列迅捷稳健的空中机动动作,也间接证明了这颗“中国心”的研发水平。
傅前哨谈到,“在轻小型飞机的动力装置上,我们现在的研发成果已经解决了从‘没有’到‘有’的质变,正在实现从‘用好’到‘用精’的量变。”
本次珠海航展上,中航工业展示了从活塞式到涡轴、涡扇等一系列发动机的仿真模型,绝大多数是最新一代的研发成果。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在航展上首次亮相的“九寨”、“岷山”两款新型发动机。前者推力1000公斤,既适用于轻小型公务机,也适用中大型无人机;后者推力能达到4000公斤以上,可作为中高级教练机、较大型公务机和大型无人机的动力装置,许多人猜测,“岷山”将作为最新型的国产L-15高级教练机的“中国心”。
当轻小型飞机有了国产动力装置的选项,人们必然将更多的关注投入到困扰中国多年的国产大飞机的“中国心”上。正因如此,发动机展台上最耀眼的主角,就是中航工业推出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全尺寸金属模型。
这一直径接近2米的庞然大物,也昭示了国产航空发动机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决心和信心。中航发动机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院院长张健14日在航展现场公布了国产发动机产业的“三步走”战略。按照这一规划,我国将在2020年左右完成国产大飞机配套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在2025年前后将发动机正式投入使用。
“我们还处于‘填空补缺’阶段。到2020年,我们的目标是‘望其项背’,但最终目标是‘并驾齐驱’,达到并且在部分领域还要赶超他们。”张健说。
为此,中国将大幅增加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投入。“过去几十年,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累计投入总额还达不到美国单家企业的投入水平。”张健说,“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们已经启动专项计划,准备投入100亿元开展研发,预计全国近期累计投入会远远超过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