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首艘航母近日交付海军,各路军事专家对航母作了诠释,媒体也发了评论,其中涉及对航母的定位与使用的问题。有人说,“辽宁舰”将用于科研训练之用;也有人说,中国航母将成为郑和航海式和平使者。这些言论,正在国人中发挥“启蒙”的作用,成为人们认知航母的知识背景。
中国造航母,很多人担心所谓“中国威胁论”,所以大家说话谨慎。但也没有“官方统一口径”,这从各路专家“各抒己见”可以推知。在这种情况下,专家们虽然发言谨慎,却也见出各人的见识,我们也足以大致看出国人在军事领域达到的思想深度。
“辽宁舰”将继续开展科研与训练工作,但我们不难想见,它不可能永远是一艘科研训练舰。航母专门用于科研与训练,不经济。美国财大气粗,从未造哪怕是一艘科研与训练用航母。“辽宁舰”用于科研与训练,显然只是阶段性的,完成任务之后,我们还是要“物尽其用”。
另一种充满善意的“思想”,是把航母诠释成郑和船队,准备跨国分发友谊与和平。如果仅仅是发送友谊与和平,也用不着建航母。朱棣派郑和下西洋,虽然“团结”了很多国家,但几乎耗光明朝国力。历史学家都猜不透郑和下西洋目的何在,有人说是要打探建文帝的下落,有人说是宣达大明国威。
航母是进攻性武器,人们通常会说,中国对外贸易、能源运输需要航母保护。这仍然经不住推敲:打击海盗,对付一般国家妨害海上贸易的行为,真的用得着航母编队吗?就算使用航母效果奇佳,却也是杀鸡用了宰牛刀。中国没有对外扩张的野心,我们打造航母,合理的解释只能是用来反对霸权,抵御强敌。
当我们有了航母,战争风险变小了,客观效果是“备而不用”。但问题并非这么简单,“备而不用”是不用于打仗,但一年365天,我们还是免不了要用它;不用,也得有“备”,正是在一个“备”字上,国家间见高下。
也正是“备而不用”的战略价值,航母反而显得复杂起来,观察、描述与结论都不可过于片面。德国政治哲学家施密特说,政治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这句话同样可以用于理解航母:航母究竟意味着什么,完全取决对它面对的是敌人还是朋友。
在友邦那里,中国航母的确要扮演友好使者的角色。如果没有敌人,我们就没必要打造郑和式舰队。但霸权主义是一个现实,这使得我们打造航母。但中国自古讲究“近悦远来”,作为一个大国,我们犯不着对周边弱小使用航母,即使是对与我有领土争议的国家。有航母,也不妨用于跨国救灾、联合军演、维护海上通道,以收敦睦邦谊之效。
造航母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维护我们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当然,世界上战争狂人毕竟不多,航母的妙用,一般还是备而不用。不讳言航母之用,不是岔着嘴炫耀武力,而是练好肌肉,向潜在对手展示自己反击的能力、决心与谋略。(杨于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