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当地时间8日晚落下帷幕,历经80年发展的水城电影盛宴在马可·穆勒卸任后迎来了新变化。
今年,阿尔贝托·巴尔贝拉时隔11年重新担任威尼斯电影节,他提出的新口号,“让电影节回归电影”,不仅多次见诸报端,也体现在他的这场“处女秀”中。由于好莱坞电影被集体“驱逐”,“没了星光,多了新人”的水城红毯少了不少喧嚣。相较往年粉丝疯狂的呼喊,记者耳中常听到诸如“她叫什么”、“来自哪个国家”的询问。即使是跑过全世界几大电影节的媒体熟手,也会对眼前的阵容感些许陌生,有摄影记者甚至开玩笑说,今年来威尼斯“恐怕一节电池都用不完”。
变化不仅来自主办方的理念,也来自电影生存的环境。“预算”、“危机”,电影节上,有意无意间,巴尔贝拉每次面对媒体都会将这两个词提上几遍,甚至在中国媒体记者会上,他还将中文的“危险与机会并存”解读了一番。众所周知,欧债危机影响了近年“社会价值大于市场价值”的欧洲电影产业,如何度过投资减少的“荒年”,便成了欧洲影人们关心和热议的话题。对此,本届威尼斯电影节给出的答案是,重新调整艺术与市场契合点,同时寻求培养新兴导演、扶持小成本电影。
中国台湾导演蔡明亮在8日新闻发布会上笑谈,他向巴尔贝拉建议威尼斯电影节应该跟博物馆寻求合作,让电影离开影院,寻找新的“使用场所”。但巴尔贝拉显然不想让电影这种大众艺术脱离市场,高姿态的威尼斯电影节今年重启了电影市场,而且将交易时间安排在电影节开始前四天,以方便片商有时间去几乎同时举办的多伦多电影节“赶场”。
在扶持新锐电影人方面,今年新设立的威尼斯双年展电影学院说不上是巨大创新,因为双年展舞蹈学院和歌剧学院早已运行多年,但这毕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举措。作为该学院第一个项目,学院将从今年威尼斯电影节开幕起向全世界招募15个导演和制片人团队,每个团队将获得15万欧元资金支持,在今年年底之内完成一部电影的策划、拍摄、营销、发行等活动,其中3部达到长片标准的电影将在明年威尼斯电影节上展映。
再过两个月,由威尼斯电影节前主席马可·穆勒挂帅的罗马电影节就将开幕,这位一口京腔的59岁意大利老人上任伊始便毫不讳言,将继续关注美国电影和中国电影。好莱坞明星和中国元素,都是电影圈中持续多年的卖点,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威尼斯电影节会不会让2006年才创立的罗马电影节后来居上?这也许是对本届威尼斯电影节求新求变的一种检验。(记者 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