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多位领导人分别会见了到华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中方高层的密集接见体现了中国对中美关系的高度重视,希拉里此访是否也能同样为当前中美关系注入“正能量”呢?
合作共赢仍是共识
年初,习近平副主席的成功访美为今年的中美关系开了好局。但谁知,好景不长,双边关系半年多来遭遇不少磕磕绊绊。尤其是希拉里在今年7月的 “环中国访问”和8月访问非洲时,都含沙射影地指责中国。近来,东亚风波迭起的领土争端,也被舆论怀疑背后有美国在“煽风点火”。种种事端都为中美关系蒙上了阴影。
如今,希拉里来到中国,这可能是其国务卿生涯中的最后一次访华,此行将给中美关系带来什么,成为两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令人欣慰的是,从希拉里访华期间双方透露出来的信息看,推动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仍是中美共识。“希拉里此次访华是正常工作访问,为双方坦诚相见、交流看法提供难得的机会,有利于稳定中美相互沟通的机制。”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说。
自从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后,亚太地区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紧张态势,美国在其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令外界产生问号。在中美外长记者会上,当被问及美国重返亚太是否意在遏制中国这个敏感问题时,希拉里表示,美国欢迎一个强大、稳定、繁荣的中国,在国际事务与维持和塑造全球秩序中发挥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表示,尽管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太后,中国周边摩擦冲突不断,但是,中美关系既竞争又合作这一内在结构并未就此改变。这是由双方利益高度交融的格局所决定的。
“美言”之外要信行
古话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虽然,希拉里反复高调表示,太平洋之大足以容纳包括中美在内的地区所有国家,也颇有风度地欢迎中国的强大稳定繁荣。但是,在这番“美言”背后,似乎并没让人捕捉到多少信实的成分。
希拉里此番访华曾被外界视为一场“灭火”行动,即为中日钓鱼岛争端以及南海问题充当“和事佬”。但是,专家认为,从希拉里的实际言行看,并未流露任何有意促和的迹象。
在钓鱼岛问题上,她没有切实敦促日本政府遏制国内右翼非理性的“购岛”行为。在南海问题上,希拉里更有“火上浇油”之嫌。尽管希拉里宣称,美方在南海问题上无预设立场,但在来华前对印尼的访问中,就“南海行为准则”一事仍向中国施压。希拉里还为此设定了“时间表”,称希望中国与东盟能在11月东亚峰会前取得“实际进展”。
希拉里还在记者会上就叙利亚问题“点名”批评中俄,称中俄屡次否决联合国涉叙决议,阻碍了外界通过干预措施制止叙国内暴力。
一方面否认遏华,一方面又敲打施压,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吴心伯看来,美方的这种“自相矛盾”,恰恰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内在逻辑体现,是与中国打交道时惯用的“两面派”做法。
金灿荣指出:“使中国周边保持可控的低烈度紧张,这是美国重返亚太的目的所在。”
美国媒体对他们的国务卿也颇有微词。《华盛顿邮报》评论,希拉里是实现亚太“战略再平衡”的推动者,但她未能拿捏好这个平衡。
今年2月,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在纪念中美《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讲话中曾表示,中美之间存在“互信赤字”,双方都认为要共同努力来增进战略互信。希望希拉里此次访华能有助减少两国的“互信赤字”,但前提是需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而在这方面,美方的言行合一尤为重要。(廖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