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刚刚花了11天时间旋风般地走访了9个非洲国家。
克林顿在到访的第一站就开宗明义,声称此访要谈谈美国主张和坚持的“伙伴模式”。用她自己的话说,美国致力于与非洲国家建立“可持续伙伴关系”,其关键成分是“民主与发展的结合”;那种允许外人榨取非洲财富,同时不留下任何好处的时代应该画上句号了;即使带不来更多盈利,美国也会支持非洲的民主和普世人权,并非每一个伙伴选择这样做,美国是这样的“真正的伙伴”。
孤立来看,上述言谈似无不妥。但与现实对照一下,就发现,这些话变味了:同美国等西方国家近年来针对中非关系所发表的一些言论如出一辙,都是在“不点名”地指责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掠夺资源”、“倾销商品”、“不顾民生”。这等于在对非关系问题上把中国描绘成“坏典型”,把美国树立为“好榜样”。事实上,这两种形象都同现实相去甚远。
中非关系本质上是平等相待和互利共赢的,同“新殖民主义”和“掠夺”根本不搭界。中非经历相似,都曾深受殖民主义之害,反对外来干涉;愿望相似,都渴望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追求互利合作。多年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对非合作举措,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双方政治上相互支持,经贸上务实合作,文化上交流互鉴,形成了中非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这样的伙伴关系,给中国和非洲都带来了利益。中国带给非洲所需的投资、管理、技术、培训、援助及价廉物美的产品,帮助当地人民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越来越重视协助当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使他们的经济和生活迈上新台阶,真正体现了关心和促进人权。正如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所说,中国同非洲建立双赢伙伴关系是非洲开始复兴的原因之一。
这样的伙伴关系,不搞强加于人,不搞强买强卖,不搞喧宾夺主,不搞指手画脚。中国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不按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将非洲国家分成三六九等。对于什么样的伙伴关系才最适合非洲,相信非洲国家自有衡量的标准,非洲人民心中自有一杆秤。
美国历届政府对非政策目标和重视程度摇摆不定。冷战时只为与苏联搞战略争夺,冷战结束后给一些非洲国家乱开“民主化”药方引起政治动荡。奥巴马上台伊始就承诺要与非洲发展新的伙伴关系,并出台了对非新战略。但从克林顿此次非洲之行看,美方打着“民主”旗号,试图占据对非外交的道德制高点,但带给非洲触手可及的实际利益并不多;美方仍对一些非洲国家采取居高临下的姿态,并未真正把他们视为平等的伙伴。
中国无意在非洲与美国搞“零和”游戏。非洲发展潜力巨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空间同样足够大。中国会继续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同非洲发展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这些原则是真正的伙伴关系应有之义。中非关系的发展已进入“快车道”,这些原则就是“交通规则”。美国要追赶,无可非议,但不应在试图“超车”时违反上述“交通规则”。
从这个角度讲,美国声称要成为非洲“真正的伙伴”,令人生疑。(华益文 作者为国际问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