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时报在线”7月19日报道说,美国汽车巨头福特公司最近宣布将于今年年底关闭在菲律宾的工厂,文章称这一决定是对菲总统阿基诺重振该国制造业努力的一大打击。
事实上,福特并不是近年来在菲律宾黯然关门的第一家企业,此前包括英特尔、宏碁、高露洁、飞利浦、宝洁、东芝等企业都相继关闭了位于菲律宾的制造工厂。福特东盟地区总裁彼得·福利特表示,关闭工厂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汽车零配件供应以及无法形成集群效应。
菲律宾贸易协会主席哈利勒说:“投资者不愿来投资甚至离开菲律宾的原因之一,是菲律宾缺少投资政策的稳定性。一届政府制定了一项政策,下一届政府的最高法院又废除它。”哈利勒表示,原因之二是菲律宾保护本国投资。菲律宾规定外资持股不能超过40%,这为官员们的腐败大开方便之门。菲律宾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坎拉斯告诉本报记者,繁琐的审批程序也挫伤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
除了政策方面的因素外,菲律宾制造业的滞后也是让外资纷纷迁移的重要原因。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菲律宾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25%。2010年,这一比重下降为21%。亚洲开发银行菲律宾国家局高级经济学家碓井规郎告诉记者,他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过去几十年中,尽管菲律宾的纺织业在逐渐扩大,但工业和制造业占经济的比重却并未提高。而同时期,经济表现更佳的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农业比重减少,工业和服务业比重均大幅增长。
制造业的薄弱,成为推动“菲佣走天下”的一个主要原因。碓井规郎介绍,目前,菲律宾所有劳动力中只有28%能获得工作,其中,只有11%—12%能获得全职工作。近年来,以呼叫中心为代表的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在菲律宾蓬勃发展,但只偏爱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对拉动整体就业影响有限。统计显示,呼叫中心只提供了不到1%的工作岗位。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菲律宾海外劳工约为1000多万,外劳汇款约占菲律宾2011年GDP的10%。菲律宾国际移民资源中心执行主任罗哈迪·洛克表示,居高不下的外劳汇款对菲律宾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但它“并不是治疗经济痼疾的良药”。全球经济,特别是中东地区经济一有风吹草动,菲经济必受拖累。
菲律宾2011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仅为12亿美元,这和东盟10国同期吸引的1160亿美元外资总额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国际咨询机构科尔尼公司今年年初发布的《2012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显示,菲律宾在外国直接投资信心指数方面排在东南亚国家末尾。
菲律宾税收占GDP的比重呈现缓慢下降趋势。2011年,这一数字为12.3%,仅仅比2010年的12%略有上升,这一水平在东盟国家中也是较低的。由于政府税收收入缺乏,菲律宾在南海海域进行油气开采的收益日益成为菲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
根据菲能源部网站公布的《2009—2030年能源规划》,菲律宾在2030年石油和天然气的目标产量分别为7.59亿桶和2694万亿立方英尺,届时菲授予企业的开采合同将从目前的34个增加到117个,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要靠在吕宋岛地区尤其是巴拉望岛西面的南海海域发现的16个大的油气田来实现。分析人士认为,菲律宾经济对油气开采依赖的加重,是菲方近年来在南海问题上屡屡挑起事端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