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协作应超越“盟友”或“非盟友”

时间:2012-06-06 11:03   来源:环球时报

  俄罗斯总统普京今天起对中国做国事访问,并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元首峰会。这是他重任总统以来首次访问中国,也被广泛认为是他上任后首轮大跨度出访的真正重头戏。

  中俄关系自然成了世界媒体分析普京此访的核心议题,几乎无人怀疑它在普京的六年任期内将得到新发展。

  西方在同时压制中国崛起和俄罗斯的复兴,这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俄的走近。仅仅从国际战略格局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就像炉子上有一壶水,即使中俄不添柴烧它,都会有人“帮”着添柴。

  然而中俄关系不光是外力决定的,中俄两国的战略深层利益重合度高,两国都有较强的政策延续机制,确保了中俄战略合作一直没有发生大的意外。过去二十年中国有过领导人交替,俄罗斯则经历了三任总统,但中俄关系向上走的趋势却超级稳定。对于两个相互完全独立的大国来说,这的确很难得。

  “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是中国对外关系中定语最长的之一。中俄不是盟友,但在伊朗、叙利亚等重大热点问题上有了特殊的“协作”,现在看来,未来的这种协作只会增多,而且它已成为国际社会对中俄外交一项相当稳定的预期。

  中俄对相互支持和借力越来越不隐讳,这是对的。曾有过一段时期,中俄都担心彼此走得过近,或者过于张扬彼此的走近,会消极影响各自同西方的关系。而实际情况是,中俄越紧密,西方越不敢小瞧它们当中的任何一个。

  中俄应把两国全面战略协作逐渐打造成国际关系的基础塑造力之一。随着两国国力的不断发展和恢复,两国有能力阻止世界秩序的单极化,不让西方大国当前对世界政治的主导继续随心所欲下去。

  重视发展中俄关系已经成为两国领导层的跨代传统,今后需把对方对本国重要性的认识向两国精英和普通民众层面进一步推进。而这项工作对两国来说大概都非“举手之劳”。

  中俄关系至少还有以下几个问题和障碍。一是西方对两国的知识精英都有较大影响,西方挑拨中俄关系不乏工具和手段。二是中俄的民间具体摩擦呈上升之势,两国目前靠大事化小来解决,依法公平处理的渠道尚不通畅,更未成为习惯。三是两国彼此仍存有戒心,两国社会对对方的不确定性都有一些想象。

  这三个困难都几乎是不可消除的,发展中俄关系不仅意味着多搞合作项目,它的其中一个含义是增强两国对彼此具体利益摩擦的承受力,以及两国民间在冒出突发事件后,能从较为激烈的情绪很快恢复常态。

  中俄都有较长时间的舆论控制传统,对两国间出现的问题,喜欢低调处理。这种方式今后很可能失效。两国应让对彼此友好的战略理性在民间真正扎根,出一次问题,让两国关系通过对其处理得到一次巩固。

  普京是中俄把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做实扎牢的机遇性关键人物,这次访问有打开这个机遇大门的意义。希望他不负众望,有能力把他对中俄关系的战略性理解传递给俄罗斯社会。中国人也应抓住这个契机,将我国这一全方位的外交战略屏障做面向未来几十年的巩固。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