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卫星发射失败:孰可窃喜孰可忧

时间:2012-04-16 13:48   来源:中国网

  4月13日上午7时38分55秒,朝鲜“光明星-3”号卫星被一枚七拼八凑的运载火箭匆忙射上天空,又在几分钟后悄无声息地坠入首尔以西165公里的黄海。

  将这次发射称之为“虎头蛇尾”并不过分:提前近1个月的“预热”,全世界的惊呼、高度关注和激烈反应、破天荒邀请而来的全球宇航专家和媒体记者,以及宁可不要好不容易谈判得来的24万吨美国粮援,也要过一把“光明”瘾的执着,最终换来的却是这么个结果:被郑重安排做金日成诞辰100周年和金正恩出任劳动党第一书记“双喜临门”重大庆典一部分的卫星发射,最终收获的,却是比上一次更苦涩的结果——2009年4月发射失败的运载火箭好歹越过日本列岛,飞出了2000多公里远,此次却仅勉强飞到“西海五岛”附近的朝韩争议海域。

  一些分析家认为,朝鲜之所以匆忙选择天气条件欠佳、失败可能性更大的13日上午,而非专家普遍认为更合适的14日上午,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抢在当晚安理会紧急会议开幕前发射,以避免遭到更强烈的谴责。很显然,这个目的基本未能达到,美、日、韩等原本就将此次卫星发射当作“变相弹道导弹试验”的国家仍会继续谴责,因为这种“上天即坠地”的发射对于卫星而言是完败,但倘只是弹道导弹试验,却未必就是一无所获的。

  如今一切都已是既成事实,射也射了,掉也掉了,以往不谏,来者可追,此时此刻,孰可窃喜孰可忧呢?

  朝鲜高调宣布卫星发射后,美、日、韩都作出紧急反应,摆出一副“拦截”、“击落”的架势,这是因为此次发射的三级运载火箭射程达6700公里,不但能覆盖日韩全境,且可轻松打到美国阿拉斯加,若将之视为“弹道导弹”,显然是在背芒刺,不得不拔,而各国(尤其日韩)民众被政府、舆论激起的关注、担忧,又反过来让政府和军方不得不作出拦截和击落姿态,否则便可能被指为“空中不设防”、“开门揖盗”。

  然而拦截本身其实是麻杆打狼两头怕的险招:美日耗费巨资、精心打造的陆-海双基反弹道导弹系统,主要针对的是中短程弹道导弹,理论上并不足以确保击中相当于远程、洲际导弹的朝鲜运载火箭,加上发射时间、方向等不确定因素,拦截把握实在不大(因此才“打擦边球”,转而大谈“击毁威胁本国安全的火箭残骸”)。高调喊出如覆水难收,倘届时不拦截或不及拦截,难免“不作为”之讥,本国民众处无法交代;拦截不力,被视作“守门员”、渲染成保护本土安全、令对手战略核武器失效的战略性法宝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就将“从神变人”,其损失将是战略性的;即便拦截成功,也会陷入时刻提防朝鲜报复的高度紧张之中。至于韩国等跟风喊“拦截”的国家,实质上并不具备基本拦截能力,就更毋庸讳言。

  如今的结果陷入足以让这些担心变作窃喜:上天即坠的火箭自然测不着、截不到,未构成威胁的“断箭”也无需截、不屑截,美国无需担心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神话幻灭,日本政府不不惴惴于“不作为”之讥,而根本没有拦截能力却喊出大话的韩国政府更无需担心穿帮,只管欢天喜地去海上“捞渣”。

  然而欢喜之余的隐忧,却让许多人无法轻松。

  正如一些观察家所指出的,卫星发射是金日成百岁诞辰庆典的重头戏,也是金正恩正式接任一系列要职后的“余兴节目”,这样的节目本是不该扫兴的,以往两次卫星发射失败(1998和2009年)还可以“火箭发射成功”来掩饰,此次事先请来那么多外国专家、记者观摩,加上火箭出海即坠,不承认失败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朝鲜在沉默4个多小时后就破天荒地由官方媒体宣布“卫星未能入轨”)。然而此时此刻的朝鲜,又实实在在需要足以证明“强盛大国”、“英明领袖”的成功,那么,他们接下来会做什么?

  一些人担心,把卫星秀演砸了的朝鲜,接下来会策划更刺激的举措,来补此次的坍场子。不少观察家指出,这种做法是有先例可循的: 1968年朝鲜突击队袭击青瓦台韩国总统府失败后不久,朝鲜海军就抓捕了美国间谍船“普韦布洛”号;而2009年11月朝鲜快艇在黄海与韩国海军冲突受挫,次年3月就发生了“天安”号事件,韩国东西大学专家布赖恩.迈尔斯担心,朝鲜近期会在半岛挑起新的军事冒险,以掩饰此次的失败关于朝鲜卫星发射失败,而一些美国智库更警告称,朝鲜第三次核试爆,或许已开始倒计时了。

  喜也好忧也罢,朝鲜局势关乎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也关乎朝鲜和周边国家民众的切身利益与安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相关国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怕都是会字斟句酌,步步为营的。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