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召开四次峰会后,2012年3月底,金砖五国终于在信贷合作上获得突破。这是金砖国家峰会自成立以来,在国际化合作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作为世界新兴国家的一次国际化创新,一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合作机制,2009年6月,首次金砖国家峰会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娜堡举行;2010年4月,第二次峰会在巴西巴西利亚举行;2011年4月,第三次峰会在中国三亚举行;2012年3月28日,第四次峰会在印度新德里举行。
在第四次峰会上,金砖国家间贸易在信贷安排、组建开发银行方面均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如果这一措施落实,则金砖国家间贸易可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直接以本币进行贸易。
与前三次峰会基本停留在共识层面不同,新德里峰会上,金砖五国的国家开发银行之间签署了两项协议,即《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多边本币授信总协议》和《多边信用证保兑服务协议》。两项协议意在稳步推进金砖国家间本币结算与贷款业务,为各国间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服务。根据协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巴西开发银行、俄罗斯开发与对外经济活动银行、印度进出口银行、南非南部非洲开发银行等五家成员行,将稳步扩大本币结算和贷款业务规模,使得金砖国家间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指出,授信协议涉及包括贸易融资、投资项目等在内的多个领域,贷款数额将视未来业务的开展而定,预计将会十分可观。
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与其它四国的贸易额约2770亿美元。其中,中国与南非454.3亿美元,中国与巴西842亿美元,中国与俄罗斯780亿美元,中国与印度700亿美元。巴、俄、印分别为中国的第九、十、十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更已成为巴西、俄罗斯、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乐观的估计是,到2015年,金砖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额将达到5000亿美元,届时将超过日本,接近美国,低于欧盟,成为中国第二大或第三大贸易伙伴。也就是说,中国有了两个贸易额达5000亿美元的伙伴,一个是欧盟,一个是金砖国家。
一直以来,由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由欧盟主导的IMF掌控着全球金融市场。作为新兴国家的主力,金砖国家占世界总人口超过42%,面积占28%,经济总量与贸易总量分别占18%和15%。金砖国家谋划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无疑是谋求国际金融话语权的最直接表达。
当然,金砖国家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国情不同,金砖之路不可能快速铺成。
首先,除中国之外的四个金砖国家经济波动性均较大,稳定性存在问题。2011年下半年,这四个国家在本币对美元的汇率方面贬值幅度都达到了两位数;而在今年年初,印度卢比、巴西里尔本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幅度又达到了两位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中国不受制于金砖伙伴的波动性危机,实现双赢,是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如何实现贸易投资的便利性和自由化,也是金砖国家需要通过国际化创新完成的课题。金砖五国均属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是共同特点,反倾销问题几乎无法回避。印度频频针对中国提起反倾销诉讼,巴西也出现针对中国的反倾销现象。因此,金砖国家间必须存在一个保护相互间投资便利与自由化的协商机制。
再次,开发银行模式能否真正可持续,也是个问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张5000亿美元的贸易路线图,已经通过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五国领导人之手画就。接下来,金砖国家应该大步走向既能造福自身经济,又能谋求国际权利平衡的大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