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过度医疗”与德国的“看病难”

时间:2012-03-23 08:59   来源:东方网

  乍一看标题,可能会有人觉得是不是我有笔误,实际不然。身在中国,自然对中国的医疗情况一清二楚,而通过对德国医疗的点滴了解,又总结出了德国完全不一样的状况,由此写下了这样的一个看似错误但却是存在的现象,即中国的“过度医疗”和德国的“看病难”。而其中所隐藏的一些对立的观点碰撞也值得我们思考。

  我国是人口大国,社会医疗资源相当紧张,在近年来的实践和摸索中,医疗部门采用了各种各样的优化管理的手段,例如上海推出的复诊预约挂号制度等等,为缓解百姓看一次病就要排半天队的现状起到了不少积极的缓和作用。但是我们也同样发现,在病人就诊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很多“过度”的问题,例如,小病被当作大病来检查,一个小小的感冒,却会被从血液到胸透做整整1000多元的检查;又比如反复诊断的问题,例如检查同一个指标,用一种方法检查不出后随即又让病人进行另一种检查手段,还有其他各种反复或者过度的诊断和医疗手段,使得我国的医疗效率始终无法提升。

  德国是全民医保的高福利国家,人均医疗资源相对中国无疑占据优势,但是德国人的医疗讲究高效和简介,例如医生想检查某个病人的某个器官是否有病变,如果用一种方法检查无恙后,一生绝对不会采用第二种方法,甚至是即便病人自愿做检查,医生也绝对不会同意,这一方面是德国医生对科学以及自身医术的极端信任,另一方面也是德国人的严谨促成了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不做无用功的检查,既节约了医疗开销,也加快了就诊速度,所以这也让一些想进一步检查却被医生拒绝的德国人笑着抱怨“在德国看病难”。

  从中德两国的现状来看,我们很容易得出几个对立的信息,第一,中国医疗资源少且效率低,德国医疗资源多但效率高;第二,中国医生过度依赖仪器设备,“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德国医生则高度尊重科学信任医术,一经认定决不返工。以上两点也直接决定了本文标题所提出的论点。

  由此我们必须从中总结出一些什么。我们必须要清晰地认识到,医生始终是治病救人的主体,再先进的科技和手段也只是医生的辅助工具。如果医生自身医术不精,或者担当能力不够,势必会过多依赖仪器判断,势必会在“吃不准”的情况下要求病人去做第二次的检查,由此也必然就造成了“过度医疗”的现状;而如果医生对自身能力有足够的认知和信任,能够通过尽可能少的仪器检查快速找出病灶并对症下药,那势必也就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医疗效率,而后者无疑是我们很多医生们所缺乏的。深入理解,我认为这其中的问题并不一定真的就是我国的医生医术不精,我认为很大程度在于医生的担当存在不在。医生怕误诊、怕医疗事故,怕因为错误所引发的收入的减少,怕因为错误引发的医患矛盾,而往往由于过于谨慎所产生的过度医疗,又往往成为了医患矛盾的诱因之一,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我们发现我国的医患关系越来越差,医生诊断越来越依赖仪器的反复检查,而病人的医疗开销也就越来越大,如果我们无法从这个恶性循环中找出最关键的一环予以改进,那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所以德国人的“看病难”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德国人的严谨作风和对科学的信任也正是我们各行各业中最为缺乏的一环。只有从根本的观念上改变我们的传统思路,让医生敢于信任自己的医术,敢于担当自己诊断的结果,减少过度医疗,提高医疗效率,这不但能够缓解医患矛盾,也能充分发挥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那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