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不“包办”内容产业

时间:2012-03-21 13:24   来源:人民网

  日本将文化产业称为“内容产业”。内容产业不仅自身市场规模很大,而且带动其他产业增长的规模效应也很明显,在日本很受重视,其产业发展轨迹也具有很强的日本特色。

  日本在1990年成立了由专家学者和艺术权威组成的“文化政策促进会议”,作为文化厅长官的咨询机构。1995年7月,文化政策促进会议提出《新的文化立国目标——当前振兴文化的重点和对策》报告,开启了“文化立国”战略的初步设想。1996年7月,文化厅正式提出了《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标志着日本“文化立国”战略的正式确立。

  “文化立国”战略的核心即是通过知识产权内容产品的创造,带动国家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升国家形象,打造国家软实力。2003年,日本政府组建了由小泉纯一郎首相挂帅的“知识财产战略本部”,下设“内容产业专业调查会”;2004年,“内容产业专业调查会”发表《内容产业振兴政策——软实力时代的国家战略》,将内容产业定位于重要支柱产业,同时明确提出10年内把日本建成世界第一知识产权强国的目标;2009年,日本内阁官房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事务局又宣布了“知识产权战略方案2009”,2010年确定《文化产业大国战略》。

  围绕这一战略,日本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文本,以法律法规等制度形式将“文化立国”战略固定下来。如2001年的《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2002年《知识财产基本法》,2004 年又推出了《文化产品创造、保护及活用促进基本法》等等。新的法律颁布后,往往还有更为明确的指导意见与实施方针。比如,同《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相配套的就是《关于文化艺术振兴的基本方针》。

  面对相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日本仍逐年增加内容产业的政府预算,并通过政府出资与民间捐款相结合的方式设立了“艺术文化振兴基金”,对各领域的文化艺术活动进行资金援助。此外,还分阶段推行不同的内容产业促进项目与活动,如2011年启动的“酷日本”计划便是向海外介绍日本时装、设计、漫画、电影等文化商品,同时培养日本国内相关产业所需的人才的战略事业计划。该计划2011年的预算为11.5亿日元(约9000万人民币)。

  同时,日本政府还通过设计战略会议、恳谈会、幕僚会议、审议会等形式,研究商讨具体对策,推动内容产业发展。日本普遍采用产学官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由政府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学术和研究机构负责提供市场预测、发展前景等信息支持,企业通过与政府和研究机构合作谋求内容产业发展。

  此外,严格的市场运作模式,也是日本内容产业发展的重要经验。日本政府并不“包办”内容产业,而是通过财政、基金扶持和灵活的投资体制来带动产业的整体发展。在日本,几乎所有的日本一流大型企业都以各种不同形式支持、参与文化活动,他们将此视为改善企业形象的重要举措。而政府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鼓励企业对内容产业的投入:一是中央政府直接提供赞助、补助和奖金等;二是地方政府设立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财政预算;三是文化登记制度和税收减免制度等。

  各类中介组织也在日本内容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日本文化产品的审查,通常不是由政府直接负责,而是由行业协会把关。

  一开始,日本“文化立国”战略就带有一定的海外拓展意图。其1998年的《文化振兴基本计划》报告里关于振兴日本文化的6大课题中,就有两项与文化对外传播有关。2007年5月的《日本文化产业战略》再次明确写道:“文化产业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以及通过软实力吸引别国民众而获得的外交利益。”“文化产业对海外的影响,可以促进(受众)对日本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产业背景中的价值观、审美意识的共鸣,加深其对日本文化、艺术和传统的理解。这种受众对日本综合文化实力的‘憧憬’,能够为各种产业带来中长期正面效果。”根据这一战略,日本官民并举,一方面在海外展开各项日本文化活动,一方面在国内鼓励企业在文化方面实现创新,同时在知识产权保护、内容产业国际标准、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内容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日本动漫的海外推广就是一个突出的案例。日本外务省利用每年“政府开发援助”中的“文化无偿援助资金”,从本国动漫制作商手中购买动漫播放版权,无偿提供给发展中国家播放,等这些国家的青少年对这种“免费午餐”形成依赖后,再实现正常的动漫出口贸易。这种推广策略,使日本动漫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60%。

  此外,日本的高科技产品也在其制订国际文化产品标准、吸引海外“数字化一代”年轻人对日本文化的认同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吕宇翔 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