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全力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尚无明显起色之际,欧债危机又令欧元区难以招架。面对这场复杂而深刻的危机,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从多角度给出了深入的解说,其中以正统派的代表人物、庆应大学名誉教授井村喜代子的分析最为独到。井村认为,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变质”和“金融的变质”引发了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
井村通过深入研究,认为20世纪70年代起现代资本主义就开始变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标志有两个,一个是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停止和早期IMF体制的崩溃。另一个是一直使用的持续性增长政策的失败,导致向新自由主义政策的转变。前者致使美国不再受黄金储备、国际收支状况的限制,为了实施其发展策略,持续扩大通货膨胀、信用膨胀以及财政赤字,并通过完全自由的对外投融资,在国内外推进国际资本交易的自由化、金融自由化。美国的基础货币特权从“黄金挂钩”的制约中被解放出来,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而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也因为没有了维持固定比率的义务,从国际收支平衡这一最高指令下解放出来,同样得以持续推行通货膨胀、信用膨胀、财政赤字等政策以维系国内经济的景气。于是,美元无限制的泛滥就变得更加通行无阻。
井村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新自由主义政策的转换又强化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变质”。美国的里根、英国的撒切尔、日本的中曾根政权都曾积极地推进这个转换,而在这一政策转换过程中,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出现了与实体经济相背离的情况,井村称之为“金融的变质”。在黄金与美元挂钩停止以后,美国依然使用已没有黄金相对应的国内货币——美元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交易,允许国内银行信用创造的膨胀,使得经常性收支赤字不断累积,从而使对外投融资得以维系。而银行为了在实体经济活动以外的领域谋求金融收益,不断强化金融活动,又进一步促使金融创造的膨胀化。本来银行普通的信用创造是受到实体经济中现实资本产生的利润限制的,可是“金融变质”后的信用创造,变质成为从实体经济中独立出来、谋求从金融活动本身获取收益的活动,这样基于新的信用膨胀机能的“虚拟金融收益”就出现了,也就出现了被没有实体经济内核的虚拟收益所支配的独立的金融资产世界。金融商品的开发以惊人的态势发展,与此相伴,金融层面自身要获得收益的投机性活动,不论实体经济如何都依然能够长期进行。
对于2009年以后出现的欧债危机、即所谓的主权债务危机,通常被认为是由发生国涣散的财政所引发,井村却不这么看。她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追求“金融立国”,正是这些国家赞同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战略并追随其后,才导致了今天的局面。英国90年代以后积极推进金融自由化、国际化,成为在欧盟普及投机性金融活动的主要国家,并以美国的CDO、CDS交易为媒介,攫取了巨大的利益。紧随其后的是爱尔兰和西班牙。何况,欧盟的大型金融机构并未止步于大量购买、使用美国发明的CDO、债权、CDS,还自己创制金融商品,并在欧盟内部进行推广,更刺激了投机性交易活动的活跃。现在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陷入破产边缘的正是这些机构,以及将它们国有化、从而扩大了财政赤字的、要以“金融立国”的欧盟各国。
可见,欧债危机的背后同样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变质”,其结果是造就了“从实体经济独立出来的投机性金融活动”的泛滥,即“金融的变质”。井村认为,如果不能充分认识这场危机发生的原因,不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变质”,无论是全球性经济危机,还是欧债危机,都将难以摆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