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戚与共、携手未来

时间:2012-02-14 13:30   来源:光明网

  据外交部消息,2月14日,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将在北京召开。一个是中欧之间最高级别的政治对话,一个是西方的传统佳节—情人节,二者不期而遇,中欧关系的“美好时光”能否再度上演?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实际上,近年来,不少人动辄将现时中欧关系与2004年前后的所谓“蜜月期”相比,担心中欧能否处理好“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其中有善意的提醒,真诚的关心,也不乏好事者添枝加叶,甚至煽风点火。

  事实胜于雄辩。2011年中欧经贸合作逆势前行,全年贸易额5672.1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迄今最大规模的中欧间青年交流活动—“中欧青年交流年”成功举办,影响深远。中德政府磋商机制正式启动,这是中国首次同外国政府建立类似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波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这在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关系史上还是首次。中国企业“走出去”不断取得新进展。欧盟“总统”范龙佩先生将首次域外之行选择了中国,即将离别之际,不忘透露心声“今日之中国,日新月异换新颜,古今共融汇”。欧盟“外长”阿什顿女士也表示,欧中关系应成为21世纪国际合作的典范。从中不难发现,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仍在稳步前行。

  当然,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另一面。去年,中欧经贸摩擦不少,指责不断。欧盟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铜版纸同时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开创其对我同一产品采取“双反”措施的“先例”。与此同时,欧方在所谓人权问题上杂音不断,用心叵测。

  不过,平心而论,中欧之间的问题无外乎两大类。一类是实际利益的纷争,更多是“成长中的烦恼”,是中欧合作不断深入的“副产品”,其最终解决离不开中欧关系的深入发展;另一类主要是理念上的差异,涉及意识形态纷争的要及时放弃无形的“有色镜片”,涉及文化文明差异的要保持耐心和信心,需要彼此多一些交流,多一些了解,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

  当今世界,全球化和多极化如江河之水,势不可挡。世界已经变成了“地球村”,彼此利益相牵,命运相通。建交36年来,中欧关系不断得到拓展和提升,相互借重更加突出,利益融合更加紧密,合作互动更加深入。中欧已成为各自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会看到,无论欧洲处境如何,也无论中欧关系中有怎样的磕磕碰碰,中国与欧洲始终相伴而行。

  当我们将眼光放得更远些,更开阔些时,就可以发现中欧经济互补性强、利益契合点多、互利共赢特征明显,而且在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全球治理、文明对话、城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许多共同的语言。中欧之间从不缺乏对话与合作的空间,但有时会缺少发现机会、抓住机会、真诚合作的愿望和手段。

  今天,当国际形势仍在复杂变动之中,当世界经济仍未摆脱衰退阴影之际,我们即将迎来新一轮中欧领导人会晤。一边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另一边是最大发达国家集团,双方应当也必须休戚与共、携手未来。中欧双方能否将此次会晤作为新的起点,增进了解、加强理解,扩大互信,深化合作,为中欧双方、乃至世界和平与繁荣做出新的重要贡献。我们都在期待着。(欧阳实)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