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战争“后遗症”在发酵

时间:2012-02-08 10:36   来源:新华网

  军火残留物等战争过后的危险继续潜伏在利比亚城市里,而外国公司正享受因国家充当战争盟友而获取的丰厚回报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才扬、邓亚君发自的黎波里、北京 新年伊始,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迎来了第一位外国元首——突尼斯新任总统蒙塞夫·马祖吉。他也是位“特殊的”客人,有媒体干脆把马祖吉和利比亚过渡委主席贾利勒并称为“难兄难弟”,以此来形容这两个部落特征显著的国家在经历社会动荡后面临的相似考验。

  但突尼斯毕竟没有经历西方炮火的攻击。而在利比亚的黎波里、拜尼沃利德等地,没有了卡扎菲的画像和前政权的绿色旗帜,但枪孔、弹孔的痕迹提醒着去年春天开始的那场梦魇并不遥远;没有了上空盘旋的北约飞机,但首都街道上多了些听不懂阿拉伯语的外国人。

  苏尔特的伤痕

  去年年底,本报记者重返了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的家乡苏尔特。这里位于的黎波里和班加西中间,被北约战机轮番空袭和利比亚内战炮火洗礼后,如今的苏尔特几乎沦为废墟。

  汽车行进在苏尔特主干道上,路旁全是布满弹孔的建筑,以及三三两两停靠在一起烧毁的汽车。不同于利比亚的其他城市,这里任何一处建筑物都没有悬挂红黑绿三色旗,也就是现在“全国过渡委员会”所沿用的“国旗”。苏尔特没有欢庆的标语,甚至街道上也没有行人。

  在“9月1日大街”上,39岁的赛义夫正和家人整修自己家的大门。房屋虽然没有被炮火摧毁,却也称得上“百孔千疮”,所幸家里22口人都没有受伤。他带领大家来到二楼的阳台,手指向屋檐和室内天花板被炸毁的部分,并没有过多言语。

  另一户居民哈里发·法拉吉的家中,情形相似。二楼的四面墙壁上也布满弹孔,甚至天花板上还有火箭弹留下的一个大洞。在哈里发邻居家的大门前,还散落着各种军火的残骸。墙上的“UXO”是附近小孩在玩耍时被炸伤一条腿后写上去的,意思是这里有“未爆炸军火”,提醒人们危险勿近。

  “我希望政府能够尽快清除街道,移除所有军火的残留物。因为这里有很多小孩,这么多军火的残留物对他们来说很危险,总是有人被炸伤。”苏尔特居民依萨说道。

  枪声仍在

  1月3日,在的黎波里内的共和国街与赛义迪街附近一处利比亚安全部门建筑外,米苏拉塔武装分子与的黎波里武装分子发生了交火。据一名当地人描述,起因是米苏拉塔人企图进入该安全部门,遭到拒绝后双方发生冲突;另一名当地人说是由于米苏拉塔武装分子试图从安全部门的监狱中解救犯人,双方随之交火。

  这只是今年年初以来,利比亚国内多起冲突的一个缩影。卡扎菲倒台后,十八路诸侯夺天下,“过渡委”面临的是如何分权、制衡。

  除了收缴各派力量的武器,利比亚当局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恢复正常经济和社会生活,解决经济问题、民生问题和社会公平问题。当地分析人士说,形成一个与卡扎菲时期“第三道路”、“绿色革命”所不同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也势在必行。但是,利比亚各派以及执政当局能否保持统一的中央政权?能否保持高效的政令、法令、军令的统一?能否避免分裂成3个独立的部落地区?尚未可知。

  在执政当局遭遇一系列的民众抗议后,1月22日,利比亚“过渡委”副主席阿卜杜勒·哈菲兹·古贾辞职。“二号人物”的下台给执政当局敲响警钟,但显然仅此无法平息人们对现实生活困境的不满。

  西方抓紧瓜分“蛋糕”

  如今,随着利比亚主要战事结束已有时日,利比亚国内的政治新闻已登不上西方媒体的头条。但这丝毫不影响众多外交官与外国公司白领悄悄返回利比亚。在建筑、石油、电信等重要经济领域,这些国家正在享受着因充当战争盟友而获取的丰厚回报。其中,又以石油为重中之重。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利比亚有探明石油储量464亿桶,在战争爆发前,利比亚石油日均产量约为160万桶,占全球供应量的2%。据预测,利比亚未探明石油储量和可探潜力巨大,有可能超过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NOC)总裁努里·贝鲁恩去年12月24日称,利比亚目前石油产量为每日逾100万桶,并预计在2012年中之前将把产量提升至战争前的每日约160万桶。

  目前,据NOC官员介绍,在战前卡扎菲政府就曾提供给欧洲公司大量开采项目。据法国《费加罗报》近来援引该公司的另一位高管的话说,现在获得利石油优先竞标权的十大油企分别是西班牙石油公司、法国道达尔、意大利埃尼集团等欧美石油公司。虽然记者今年1月12日在从NOC委员会得知此消息并不可信,但西方各国为利比亚石油而“磨刀霍霍”却是不争的事实。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