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被迫“站队”惹争议
以奥巴马总统去年底访问澳大利亚为契机,美国清晰地宣示了“重返亚太”新战略。美国向澳方传达的信息十分明确,继续巩固《澳新美安全条约》,要求澳积极响应美方提出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总体而言,澳大利亚工党政府极力迎合和美化美国“重返亚太”战略,释放出了一系列旨在强化澳美军事和经济合作的信息。然而,工党政府的政策在澳国内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担心沦为美国道具
根据美澳最新协议,未来美军将进驻澳大利亚军事基地,两军将开展更多军事演习和人员训练,使得美国在亚太地区拥有强大的军事存在。据媒体报道,从2012年开始,美国将在澳北部驻扎更多美国海军陆战队成员,今后数年人数将逐步增加至2500人。
澳大利亚绿党领袖鲍勃·布朗提出,议会应当对美国扩大驻澳军事力量问题举行辩论。他认为,如果澳大利亚在军事上与美国过于密切,可能丧失独立的外交政策,澳大利亚在处理大国关系时应保持中立。
就美国出台“重返亚太”政策的时间点,澳大利亚前总理鲍勃·霍克指出,奥巴马此时宣布将扩大在澳军事存在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意在服务国内选举政治,战略上并不利于地区稳定。他认为,奥巴马正在利用美澳间共同的价值观,为美国自己谋利。澳方不应牺牲自身利益,为美国政客充当道具。
澳大利亚电视七台评论员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高调“重返亚太”意在秀实力,旨在提醒世人,美国“老大哥”仍是世界头号强国,有能力保障盟国安全。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提升了澳大利亚在其亚太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短期来看增强了澳军事防卫能力;但在另一方面却可能把澳大利亚置于大国博弈的漩涡中心,打乱澳“融入亚洲”的节奏,并最终损害澳国家利益及美澳关系。
离不开新兴经济体
美国人的兴趣显然并不止于军事领域。美国目前正在努力让澳大利亚人相信,其正努力推进的TPP,有利于美澳两国经济获得增长并创造更多就业。然而,这一倡议同样备受澳大利亚商界和学界领袖质疑。
过去20年,伴随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亚太地区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泾渭分明的东西方对抗被区域经济合作、多边磋商机制取代,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崛起,成为澳大利亚的重要经贸伙伴。可以说,在全球经济乍暖还寒的当下,澳大利亚维护与新兴大国的合作、互信关系之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巩固与“老大哥”的传统友谊。
以中澳经贸关系为例,据澳大利亚统计局1月初发布的统计数据,2011年1月至1 1月澳中货物贸易额为1 0 3 8.9 2亿澳元(约合1 0 7 9.8亿美元),同比增长17.85%。其中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6 5 4.3 5亿澳元(约合680.09亿美元),同比增长24.91%;澳大利亚从中国进口384.57亿澳元(约合399.7亿美元),同比增长7.52%;澳对华货物贸易顺差达269.78亿澳元(约合280.39亿美元)。
澳大利亚著名经济学家郭生祥指出,在欧美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正在中国发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规模空前,其发展态势对今后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尤其关键。试图撇开中国搞亚太经济合作框架不具有持续性和最优化特征。中澳经济高度互补,这决定了与中国深化产业和经济合作,最符合澳大利亚利益。郭生祥指出,在后危机时代,澳大利亚方面显然需要重新评估形势,作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难在中美间二选一
悉尼大学国际安全研究中心副教授约翰·李指出,美国“重返亚太”的雄心给澳大利亚人出了一道不小的难题。澳大利亚在政治和文化上属传统西方国家,与美欧关系密切,需履行作为美国盟国的义务;然而中国、印度等亚洲新兴经济体已成为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为美国的战略布局卷入大国博弈显然不符合澳方利益,也不利于地区稳定。
澳大利亚知名时政评论家布鲁斯·霍克指出,“我们当前和未来的繁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增长”,美国不应让澳大利亚在中美两者间作出选择。霍克特别指出,希望奥巴马总统能认清新的现实,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已经让澳大利亚付出不少代价。
显然,在今不如昔的“老大哥”和水涨船高的“小兄弟”之间,横亘着太多不能感情用事的因素。对澳大利亚人而言,在后危机时代,认清形势,保持平衡,比意识形态灌输和时髦概念显得更加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