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顾客在北京三里屯苹果专卖店外继续等候购买iPhone4s手机。新华社发(杨乐摄)
【美国《纽约时报》1月21日文章】题:美国是如何失去iPhone工作的
去年2月,当奥巴马与硅谷的头面人物在加州共进晚餐时,每位贵宾都被要求向总统提出一个问题。
但是,当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发言的时候,奥巴马总统却插话道:“要想在美国制造iPhone都需要投入什么?”
不久前,苹果公司曾经宣称,它的产品是在美国制造的。而今天,却很少有在美国制造的苹果公司产品。苹果公司去年出售的7000万部iPh one手机、3000万台iPad平板电脑和5900万件其他产品的几乎全部部件都在海外制造。
“这些工作回不来了”
奥巴马先生问道:“这些工作为什么不能回到国内进行?”
乔布斯的回答是明确无误的。据出席晚宴的另一位贵宾说,乔布斯说:“这些工作回不来了。”
总统的问题触及苹果公司的一项核心信念。不仅是国外的劳动力比较廉价,而且苹果公司的高管认为,外国工人的灵活性、勤劳与工业技能,以及海外工厂的巨大规模已经大大超越了美国同行,以致“美国制造”对于大多数苹果公司产品来说已经不再是一项可行的选择。
苹果公司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最受羡慕和效仿的公司之一,部分原因就是通过其始终不渝的全球经营。然而,困扰奥巴马和经济学家以及政策制定者的是,苹果公司及其许多高科技同行远远不像其他著名公司在其鼎盛时期那样渴望为美国创造就业机会。
苹果公司在美国雇用着4.3万人,在海外雇用了2万人,仅仅相当于通用汽车公司上世纪50年代在美国的40多万工人、或者通用电气公司上世纪80年代雇用的几十万人的很小一部分。另有70万人设计、制造和组装iPad、iPhone和苹果公司的其他产品。但他们当中几乎没有任何人在美国工作,而是在亚洲、欧洲或其他地方的工厂里。
贾里德·伯恩斯坦直到去年一直是白宫的经济顾问。他说:“苹果公司是一个实例,说明为什么现在在美国为中产阶级创造就业机会如此艰难。”
苹果公司的高管们说,目前进军海外是他们的唯一选择。一位前高管谈到公司是如何依靠一家中国工厂在距离iPhone摆上商店货架只有几周的时候改进其制造工艺的。苹果公司当时在最后时刻重新设计了iPhone的屏幕,因而迫使一条装配线不得不彻底改造。接近午夜时分,新的屏幕抵达这家工厂。
这位高管说,一位工头立即叫醒了公司宿舍内的8000名工人。每名工人分到一份饼干和一杯茶,被引导到一个工作站,不到半小时就开始12小时轮班把玻璃屏幕安装到斜面手机框架之中。在9 6小时内,这家工厂就日产1万部iPhone手机了。
这位高管说:“速度与灵活性是令人惊叹的。没有任何美国工厂能够与之媲美。”
对于几乎任何电子产品工厂来说,都可以讲述类似的故事———在几百种产业,包括会计、法律服务、银行业、汽车制造和制药等行业中,外包也已经变得司空见惯。
苹果公司远非唯一的例子。它提供了一扇窗口,可以从中看到一些著名公司的成功为什么没有转变成大量的国内就业机会。
贝齐·斯蒂芬森直到去年9月一直在美国劳工部担任首席经济学家。他说:“公司曾经感到有义务援助美国工人,即使这样做并非最佳的财务选择。如今,这种情况已经消失,利润和效率战胜了慷慨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