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印度媒体报道,该国政府日前首次对全国33个地区的牛奶质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印度全国牛奶掺假率超过68%,而首都新德里地区的牛奶掺假率竟然高达70%,其中很多掺假牛奶添加了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消息一出,不但令印度民众深感担忧,也引起各国媒体对印度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笃信宗教且大部分国民都以牛奶作为日常必需品的印度,缘何会曝出如此严重的掺假丑闻?这种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又是否反映出该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阶段也出了一些病症?就此事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印度问题专家、北京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姜景奎教授表示,此次牛奶掺假事件的曝出,可以说既让人惊讶也不难理解,“如今的印度社会,其实只是遇到了像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一样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绕不开的那些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到印度留学以来,姜景奎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间就一直从事对印度社会的研究。在姜景奎看来,虽然印度社会的两极分化十分严重,等级观念至今仍较为普遍,但这是一个近乎全民信仰宗教的国家,总体上印度人的心态还是十分平和的。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该国开始实行全面经济改革前,印度社会的发展都非常缓慢。甚至我们今天随处可见的大型超市,在印度也是近些年才开始有的。“当初我在印度学习和生活时,牛奶都是由个体奶农直接送上门,而不用经过供应商的加工厂。在这种条件下,要说牛奶掺假在当时是很难想象的。”
但是,随着印度从1991年7月开始实行全面经济改革,放松对工业、外贸和金融部门的管制,此后不断加速国有企业私有化,实行包括农产品在内的部分生活必需品销售自由化,整个国家驶上了经济发展的快速路。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在过去20年中,印度的年均GDP增速高达5.8%,这在发展中国家当中都名列前茅。在2010至2011财年(截至2011年3月31日),其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更是达8.5%。目前,它已经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印度总理辛格在2010年甚至雄心勃勃地宣称:“印度经济增长率有望在未来两年达到10%,与中国相媲美。”
然而,经济上的突飞猛进,却改变不了其是个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国家的事实。在姜景奎看来,如今的印度就好像一部车,使用的是奔驰的发动机、夏利的车身,而在它的轮胎之下,却是崎岖的山路。“印度社会中的精英阶层就是奔驰发动机,多达10多亿的农村人口和市民阶层就是夏利车身,而严重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崎岖的山路。”姜景奎说。
如今的印度,既有孟买这样的现代化大都市,却也在市郊同时存在世界最大的贫民窟。印度以自己作为“世界的办公室”、承接大量美国外包产业而自豪,但庞大的乡村却依旧停留在落后的农业时代。尽管今天印度的IT产业已经赢得了世界的尊敬,但在乡村里,手机普及率却几乎为零。在相关数据统计中,2011年印度的识字率只有71%,虽然已较刚独立时有了极大提升,但知识阶层和普通民众之间仍存在知识鸿沟;其成人文盲更是高达3亿,居世界之首。据印度国家计划委员会2007年公布的统计结果,该国共有2.4亿贫困人口。
在这样一个有着超过12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主宰着这个国家的却是极少数的精英阶层,他们把持着从政府到大公司的所有要职,甚至连体育界都被他们垄断。而最近几年来的一系列官员腐败丑闻已极大地破坏了精英阶层在印度公众心中的形象。
更重要的是,时下整个印度都在吹着一股风——办事需要钱。姜教授说:“比如两三年前的一则电视广告:画面中递给某个官员一个信封,上面写着Tea Fee(茶叶费)。这虽然只是一个有关茶叶的广告,但其画外音其实就是赤裸裸的腐败和贿赂,就是凡事把钱放在第一位。”
在这种不良风气的熏陶下,实用主义开始大行其道,近些年社会中的某些中间阶层也学会了造假。“我感觉在2000年以后,印度市面上的走私产品基本上都成了劣质产品的代名词”。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如今出现牛奶掺假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这只是个开始,相信今后一定还会有类似的其他问题出现”。
在姜教授看来,之所以可以作出以上判断,其实与当下印度政府所追求的“大国梦”的努力不无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印度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特别是在2005、2006年之后,这种社会转变就更加明显,而“转型”之后的印度政府开始愈发注重“硬实力”,也就是发展经济至上。
这种“硬实力”的理念体现在国家的对外战略层面上,就是在巩固“南亚霸主”传统优势地位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国际空间,希望能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上世纪90年代,印度总理拉奥提出了“东进政策”,开始把东南亚视为印度拓展国际空间、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点方向,并为此不断加大与东盟以及东亚各国的经贸联系,以期早日加入东盟“10+3”合作机制。近年来,随着“基础四国”、“金砖五国”等国际间合作机制的逐渐形成,印度作为全球新兴经济体代表的国际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可以说,正是在这种自上而下的要提升实力的意识作用下,整个国家对发展经济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而普通百姓中也开始渐渐暴露出金钱至上的“社会病”。相对来说,“在宗教信仰、法律约束和新闻监督三者的共同作用下,总体上印度社会的发展尚不至于出现道德崩塌,但可以肯定的是,像此前曝出的腐败问题、这次传出的牛奶掺假问题,既不会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这些都是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问题。(本报记者 余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