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日本体育的文化支撑

时间:2011-11-30 13:15   来源:人民网

  什么是文化?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化?什么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理论上的答案也许并不明确,实践中却会产生明显的效应,譬如体育。近日笔者到日本观看2011年排球世界杯赛,无意中拿到诸多佐证,也再次思考体育与文化的关系。

  日本曾经是排球强国,几十年前有过称雄世界的辉煌,后来被挤出世界劲旅之列,彻底成为二流球队。如果以大赛成败作为唯一标准,那么日本排球早该遭到抛弃了。然而,一代代日本青少年始终是排球赛场的忠实观众,他们由衷地喜欢这项运动,缺少他们呐喊声的比赛简直无法想象。单从身材上看,日本似乎不容易找到适合打排球的人才,不过这并非这项运动的决定性因素。身高1米85的木村纱织是日本女排当家主攻,只有1米59的竹下佳江也能成为世界最佳二传。她们同样顽强、勇敢,内在素质深得球迷尊崇。看球,也是在看人。其间充满受教育和熏陶的成分,这也正是老人孩子都去观战的动因。

  “巴宝强”是日本排球文化的标志物,它长得圆圆的、憨憨的,有着漂亮的大眼睛和灵活的手臂,躯干部分是排球的变身,善于扣球、拦网、发球、救球。就是这样一个造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吉祥物,居然很多年不过时,至今活跃在世界杯赛场上。它和球迷一起陪伴着日本排球,目睹屡战屡败,却又不离不弃。

  体育运动是人类的文化行为和身心需求,一个竞技项目的水平不能总用作衡量国家民族强弱的标尺。文化这东西,一是要积淀,才能很浓厚;二是民族和地域色彩很深,他人拿去学了,未必能领会其中的奥妙和味道。日本人至今把大相扑作为一份情结,自娱自乐,根本不在乎外国人玩不玩。相扑是体育竞技,更是一种文化。体育项目只要具有文化属性和社会教育功能,何必一定要区分“奥运”与“非奥”?

  由“体”及“商”,日本的乒乓球和排球器材制造水平在世界数一数二,蝴蝶球拍和美津浓球衣等都是国际体育组织的大赛指定品牌。今年在广岛揭幕的世界杯赛上使用的米卡萨排球,就是1917年在广岛创出的牌子。这些运动项目的世界冠军曾经被日本选手垄断,后来一路下坡,再难有冲顶的实力,但名牌产品的国内市场依然红火,不愁销路,成为排球文化和乒乓文化的一部分。业余爱好者身上穿的、手里玩的,大多是这些牌子的产品。商家应当知道这些运动项目的本土实力,无法指望本国运动员登上世界大赛领奖台做“活广告”,但这并不影响企业与国际体育组织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想来,老板一定是看重其中的文化价值。

  再回到文化上说,大约30年前,中国拍了一部排球题材的故事片《沙鸥》,宣传运动员克服困难,流汗流泪,矢志为国争光,但受此影片影响而走上排球道路的孩子恐怕并不多。而日本也有一部排球励志片子,名为《排球女将》,它通过主人公小鹿纯子活泼、纯真的形象,将健康、快乐的生活理念融入团结互助、努力奋斗之中,结果引来无数女孩子玩排球。直到今天,日本女排还是打不过中国队,可是日本人喜欢看排球、玩排球的却不在少数,这也是文化的差异使然。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