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特制防水裤的曼谷水中行人。丁 刚摄
曼谷一自由市场被淹,可小摊贩们都没撤。图为经营烤肉摊的姑娘仍在忙碌。丁 刚摄
公寓楼里的管理员一面用手比划着,一面用夹着英语单词的泰语对我示意:“洪水肯定要淹到这一带”,可我从“泰国洪水信息网”上看到的水灾形势图,桔黄色的高危区离这里还有相当距离。我该信谁?
从10月中旬开始,我们这些生活在市中心的“曼谷人”,就一直被混乱的信息所困扰。朋友一会儿打电话来说,接到洪水马上就会涌来的通知;一会儿又说,洪水已被沙袋挡住。前一天,中央政府说水势很严重,曼谷可能全城被淹;可第二天,曼谷市的官员又出面保证说市区大部不会被淹。
10月23日,听说湄南河要有特大洪峰通过,我一大早就赶了过去,却看到河上的公交船还像往常一样在行驶。搭船去了大王宫,看到附近部分地段因排涝而被淹,可又在大王宫周围碰到了3个来自中国的旅游团。
在热热闹闹的超市里吃了午饭,乘“天铁”(轻轨)回家,我打开电脑,立即收到3封国内亲友的邮件,询问“你在哪里?”“是否安全?”紧接着又接到报社编辑部打来的电话。原来,他们都看了“特大洪峰即将袭来,曼谷有可能被淹”的新闻。
几天后,对湄南河洪峰测量的真实数据出来了。从10月28日到30日,洪峰每天早上和中午各出现了一次,最高不过30厘米到40厘米,与通常雨季时差不多,且每次持续不过一小时左右。
后来想想,这些有关曼谷全城可能被淹的消息与政府决定放假5天有些关系。本来政府是出于好意,让大家躲过这关键的几天。但这种并非根据科学依据作出的安排,只会使关键时期的信息传播更加混乱。
湄南河的洪峰就这样过去了,出门休假的曼谷人都回来上班。这一出一进,曼谷的主要交通线被堵了个水泄不通。一位中国记者外出采访,堵了4个小时才到家。
那几天的洪水真的就没那么严重吗?当然不是。
洪水没有按照“既定路线”前进,在曼谷的北、东、西部,洪水冲破或溢出了堤坝,迅速淹没了大部分低洼地区。在大城府的某些地段,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水就涨了两米。曼谷近郊暖武里府的邦博通也是洪水一夜之间就没过头顶,因没有人提前预警,造成了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
水灾的情况,以及洪水的走势,需要科学的分析调查,这样的信息也应当由专业机构统一及时发布,这样老百姓才能知道什么时候该撤。可自打洪水袭来,发布信息、警报的机构和人员就不断地变换着,似乎谁都可以“很权威”地出来说两句。各家媒体、各种机构、各个党派、各级政府都在预报。
如此混乱的信息,造成民众纷纷转向微博查证。水淹了哪条街道,会有人将照片放上网;哪里的鳄鱼或蛇跑了出来,也会有人发出警告。但这些来自“虚拟世界”的杂乱消息,有时却让民众更紧张,更无所适从。
像曼谷这样有千万居民的大城市,应对自然灾害,最重要的就是信息传播要及时、准确、权威。面临洪水,老百姓最需要什么?除了饮用水和食品外,肯定就是信息。准确的信息可以让老百姓心里踏实,知道什么时候要撤退,撤到哪里。而老百姓的踏实,有的时候,真的要比吃的、喝的更重要。
不久前,我写这篇短文的时候,又收到一条短信,说曼谷市长发出警告,洪水将会在未来48小时内继续向市中心胜利纪念碑“挺进”,那里距我的住处不到7公里。你说我是信呢,还是干脆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