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说,自然灾害中,最能看出一个民族的性格。来泰国任驻外记者不到一年,碰上了50年一遇的洪灾。近4个月以来,我对泰国人的民族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泰国被誉为“微笑的国度”,泰国人给世人的印象是平和温顺。当洪灾肆虐时,这样的特性尤显珍贵。记者上月曾去曼谷腊四临时避难中心采访,看到无家可归的灾民没有一丝急躁的表情,见到记者还像往常一样双手合十,脸上绽放出真诚的微笑。
一位男子静静地趴在角落的地板上看书。看到我举起相机,一对母女随即开心地把头靠在一起,做出拥抱的姿势。一片欢歌笑语中,一群家长围坐在地上观赏着两个小女孩逗趣地扭动腰肢跳舞。刚刚领回盒饭的灾民查隆告诉记者,这里住得挺舒服。
洪水围困之下的曼谷市中心,也透露着淡定的神气。素坤逸的大商场里,是络绎不绝的购物者;帕拉贡购物中心里可以容纳上千人同时进餐的“大食堂”里,依然是座无虚席。
11月4日,曼谷市长签署撤退令,命令曼谷市部分地区撤离。记者当日在现场看到,尽管洪水已经涨至小腿处,塑料椅子几乎要在水面上浮起来,街边的商贩依然穿着雨靴在卖蔬果,脸上一副从容悠闲的神色。
街角小吃店前,洪水已经及膝,4名男子依然岿然不动地围坐桌前,就着冰块啜着啤酒。街边小摊前,许多市民在挑选雨衣和雨靴。一名男子极有创意地将塑料小方椅用绳子捆绑在脚下,像踩高跷一样笑嘻嘻地涉水过了人行横道。街对面,两个孩子正站在街心花园的水泥台上钓鱼!
从容面对灾难的另一面,是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我们手牵手,互帮互助,决不认输!”洪水袭来,泰国多家电视台反复播放着这首《洪水歌》,鼓励人们伸手相援。泰国抗洪救灾指挥中心起先设于曼谷北面的廊曼机场,每天都有上千名志愿者来这里工作。人们排成两条长龙,快速传递着一袋袋救灾物品。志愿者叻宋告诉记者:“如果可能,我希望尽可能多地帮助有需要的人。”
听说北面的大城府被淹,许多志愿者从曼谷自发地赶往那里,帮助当地民众清理垃圾。中国留学生凌霄说,她好几次走在路上都碰到有人在问,是否还有食物,住的地方是否安全。在曼谷西部,人们用小舟一趟趟地将动物运离灾区,许多人还帮小狗穿上了带有气垫的外套。
在洪灾形势最为危急的10月底,除了饮用水明显涨价之外,其他商品价格大都维持在正常水平。在曼谷市政府建议部分地区的市民撤离后,通往素万那普国际机场的路上,汽车排成6行整齐有序地前进,像列队接受检阅一般。一些曼谷公寓楼还特意腾出高层的车位,让外面的人把车停在楼上,避免被淹。
随遇而安的泰国人在面对强压时,表现出了极其坚韧而又从容乐观的一面。当洪水退去,相信他们也一定会以同样的从容乐观精神开始重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