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专家:花园城市的美称来自严格管理

时间:2011-10-20 14:24   来源:人民网

花园城市新加坡南部山脊附近一角。记者 暨佩娟摄

  新加坡花园城市的美誉,是靠严格管理管出来的。在新加坡的两个树木自然保育区东陵和樟宜,未经许可砍倒周长超过1米的树木,是一种犯罪。几年前,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曾因为未经国家公园局许可砍倒一棵寿命150年、周长3.4米的老树,而被罚款8000新元(约合6660美元)。地区法官认为这棵老树是新加坡起源的“沉默的见证人”,而且是同类型的最后一棵。

  每当获知有树倒下,国家公园局的工作人员和承包商会立刻赶到,派遣队员乘电单车带着锯子在一小时内赶到现场,再派去起重吊车,清理倒下的树木或掉落的树枝。此时,持有资格证书的树艺师就负责判定其中的法律责任。他们会判断树的物主,研究可能的事故原因。

  如果有建筑要施工,国家公园局会把施工范围内的大树暂时迁移到临时设立且不受施工影响的苗圃内,等工程结束,再移植回来或移植到其他地方。据了解,树木移植是一项复杂的操作,包括修剪、连根拔起以及重植等环节,一棵树的移植花费最高可达7万到10万新元。

  今年初,新加坡研发出“树箱”,不但能够降低迁移地点对树木造成的伤害,还能够把迁移过程从之前的两三个月缩短为一天,减少劳动力,此外,除了栽种在土里,它还能够置放在地面上,树的外观也不会受到影响。因此,短期内需要树木美化环境的道路,“树箱”就可派上大用场。

新加坡国立大学肯特岗主校区。记者 暨佩娟摄

  新加坡的绿化成果来自不易。国家公园局园林发展署署长杨明忠(Yeo Meng Tong)对本报记者介绍说,尽管国土面积狭小,政府仍坚持保留10%的土地用来建造公园和自然保护区。20年后,这个昔日脏乱落后的南洋小岛已经是处处有浓荫、鲜花开遍野。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助理教授奥拉·奥恩(Ora-orn Poocharoen)对本报记者表示,不同于其他国家将园林用栅栏和围墙单独隔出来,新加坡的每一位居民都生活在公园中,树木花草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装饰。新加坡国家公园局甚至为其管理的每一棵树都设置了独立的识别码,并建立了档案。据了解,国家公园局正使用1000万新元的名叫“EVE”的公园综合管理系统,每一次修建、施肥、检查乃至倒下的信息都会被完整记录到该系统中,市民可以在这个系统中随时查询。

  杨明忠介绍说,在对开发商提供规划图纸之前,国家公园局、市区重建局、建屋发展局、陆路交通管理局和工业局、教育部等部门会举行闭门会议共同讨论磋商,达成共识,最终形成的规划图上清楚地标明每块地上的学校、住宅区和工业区等用途。尽管摩擦不可避免,但是最终都能形成折衷决定。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

  和其他国家不同,新加坡国家公园局与国家环境局是两个独立部门。国家环境局负责环境卫生。国家公园局负责公共园林和绿地的规划、设计、监督和管理,而浇水、修剪和保养等低端重复性工作则全都通过公开、透明的招标,外包给承包商。据杨明忠介绍,每轮投标约有几十家企业参与,这些企业中,最长的也只在市场上垄断几年,每几年都有一批新的承包商脱颖而出。之后,国家公园局负责对承包商的工人进行培训,工人考试及格后才能成为正式的“园艺工人”。

新加坡国立大学肯特岗主校区。记者 暨佩娟摄

  “园艺工人”们一般在非上班高峰期,也就是上午9点以后和下午4点以前对公共绿地进行维护,在上午7点之前打扫公园。对于周长1.5米以上的树木的检查至少每18个月一次,确保树木的健康和稳定。“新加坡很幸运,每年平均有2600毫米降水量,雨水平均分布,阳光充沛。只有高速公路中间、天桥下以及被高处树木挡住的矮树需要一定浇水,其他很多地方根本不需要灌溉系统。”。新加坡国家发展部政府国会委员会委员杨木光(Yeo Guat Kwang)对本报记者介绍说。

  国家公园局城市绿化与生态中心运用新加坡劳动力技能资格和其他认证系统,为树艺、园艺、苗圃管理、草皮管理和灌溉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提供专业技能认证项目。树艺师受国际树木学会承认,每次认证有效期是三年,要定期受训才能更新证书。城市绿化与生态中心平均每年接受两次共近60名培训生,培训内容包括诊断树木的健康程度以及法律责任认定,每年平均约有60%的培训生通过考试获得资格证书。据了解,新加坡目前共有290个树艺师,其中有120位在国家公园局工作。

  据杨明忠介绍,国家公园局会在与承包商的合同中明确规定必须有树艺师和园艺工人参与。树艺师有了资格证书,收入也就有了保障,也可以选择到其他苗圃公司或园林开发公司工作,或到澳大利亚和美国实习。“树艺师就像是研究中心这所‘学校’的‘学生’,拿到毕业证之后到哪里工作,学生自己决定。”杨明忠介绍说。

  “市容市貌的维护是一种马拉松式的投入,国家需要不断注入资金,并做好日常维护。政策的持续,远比政策的建立更重要。”杨木光感慨道,“每一棵树都有生命。幸运的是,新加坡居民都爱护这里的每一棵树,各部门也都愿意为此齐心协力。”(人民网新加坡电)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