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一个谈恋爱的小伙子对女友说:“我们一起申请组屋吧。”千万不要以为就是两人合买房子而已。他这是在求婚呢。根据规定,一对订了婚的恋人可一起申购组屋,但两人必须在收房之后三个月内向建屋发展局提交结婚登记书。
这种含蓄的求婚方式背景是新加坡的组屋政策:由政府建造房子出售给居民,保证绝大多数人能买得起,但每户只能买一套。
八成人口住组屋
组屋是新加坡最常见的公共住房形式。组屋由建屋发展局建造,向公民和永久居民出售。组屋虽不奢华,但也不窄小。许多组屋与相对更加高档的共管公寓和私人公寓在相同的地段比邻而立。
建屋发展局为超过80%的常住人口提供公共住房。最新数据显示,新加坡人口约518万,其中常住人口379万,包括326万公民和53万有永久居留权的外籍人士。建屋发展局从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建造组屋,到2010年共建造99.9万套组屋,目前逾八成常住人口在组屋区。在组屋申请中主要依据收入和家庭人口提供不同户型选择。
新加坡也有用于出租的组屋,但目前只有4.5万套,仅限最贫困人士申请。申请者必须是年满21周岁的公民,家庭月收入不超过1500新元(约合1209美元)。如果曾拥有组屋而后出售,30个月后才能申请出租组屋。
每户只能买一套
组屋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几乎所有老百姓买得起舒适住宅,但同时限定每户家庭最多只能拥有一套组屋。建屋发展局从政府拿地,地价根据地段不同而有所差别,建好之后直接出售给购房者。新组屋定价由专业估价师根据二手组屋市场成交价进行评估,与二手组屋价格挂钩。
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与设计学院副院长符育明认为,新组屋以低于市场价格卖给符合资格的首次购房者,有补贴性质。组屋转售市场的买方也必须是符合资格的公民或永久居民,基本原则是每户居民只能拥有一套组屋。因此,土地供应、开发商以及炒房者所在的二手市场三个环节均在政府严格控制下,可以杜绝暴利产生。
建屋发展局主席许慈祥表示,“建造民众负担得起的住房”是建屋发展局一直未变的使命。政府通过各种措施帮助符合资格的家庭置业,不仅首付较低而且可以使用强积金。
组屋供应体系和具有强制储蓄性质的强积金制度相互配合,使大多数家庭能够负担得起组屋。政府最近还调高新组屋申请家庭月收入上限,即便家庭月收入1万新元(约合8064美元)也可申购组屋。
组屋售价在金融危机之后随经济反弹而飙升。政府今年调整政策,调高组屋收入条件上限并大规模增加组屋供应,今明两年共建5万套新组屋以平抑房价。总理李显龙最近表示,预计房价4年后趋稳。
构建有产社会
新加坡国立大学房地产研究院院长邓永恒认为,组屋制度覆盖面之广远超一般国家保障房概念。
新加坡在上世纪60年代大规模建造组屋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当时住房危机。不过,最早建造的房子大多是廉租房,只是后来允许人们使用强积金购房之后才逐渐变成以出售代替出租,由政府鼓励和帮助人们置业。
新加坡前内阁资政李光耀说,大规模建造组屋出售给市民是基于要建立有产社会的理念,房产价值会随国家前途好坏而变化。如果人们大多数是屋主,那么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也会为国家富强而奋斗。
许慈祥说:“每当听说有年轻小伙子问女朋友要不要一起去申请政府组屋时,我就感到很开心。2009年,建屋局很高兴让1.5万名年轻小伙子问了这个问题并得到肯定答案。”(陈济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