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殖民主义论、掠夺能源论、漠视人权论、援助方式危害论……西方对中国发展同非洲关系的指责从未消停过。近日,西方一些官员、学者又扬言中国要对非洲之角的饥荒负责。
西方的种种偏见皆缘自维护传统势力范围的畸形思维。这种思维的一大特征就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一边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对非关系;一边是对其在非洲的殖民历史和损人利己的政治现实意图采取选择性屏蔽。
指责中国“攫取”非洲资源时,西方国家视而不见的事实是:非洲出口到中国的石油不到其出口总量的30%,且完全是以正常的国际贸易方式进行的;中国在非石油资产远远比不上欧美,且中国公司的很多项目都是欧美公司因环境条件差而不愿考虑的项目;中国的项目基本上都是通过国际市场竞拍得来的;中国援助的非洲国家中有很多是资源贫乏国。
非洲存在的腐败问题既有深刻的历史及部落文化因素,也有国家法律法规执行不力和缺乏监管的现实因素。近年中国大幅增加对非援助,但美、法、德等国对非援助数额也不小,日本也曾一度成为第四大援非国。且随着非洲战略地位上升,韩国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展开“援非之争”,为什么单单中国外援成为所谓非洲腐败的祸根?
中国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竟然也会受到批评。中国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外交政策决定的。中国以自己的方式积极参与调解非洲地区冲突。西方强迫非洲接受其价值评判标准,不啻是一种意识形态的霸权主义。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向非洲国家提供粮食援助,帮助非洲国家发展农业。中国从没在非洲“大量收购土地”,从没把粮食从非洲运回中国。西方国家在非洲“圈地”已超3000万公顷,占非洲已耕地15%。西方公司利用非洲廉价的生产资料生产农产品,简单加工后运回欧美制造生物燃料,并利用价格“剪刀差”大赚其钱,而非洲国家只能得到有限的土地租金和微薄的人工报酬。究竟是谁占了非洲的土地,是谁运走了非洲的粮食?
在非洲,中国和西方的做法的确不同。
无论是在300年前肮脏的奴隶贸易中还是在1884年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上,恰是西方殖民者以血腥掠夺把非洲变为其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地。中国是非洲民族反抗殖民斗争的坚定支持者。
西方在非洲民族刚刚独立之时抛弃了非洲。中国人来到非洲,与当地百姓共同奋斗。中国援非过程中,牺牲了700多个生命,用鲜血构筑了中非友谊丰碑。
漫长的殖民历史上,西方仅在非洲沿海地区和矿区修筑了简单的道路,目的只是为了运出矿产和资源。中国在非洲援建了2000多公里的铁路、3000多公里的公路。截至2009年底,中国在非洲援建了500多个基础设施项目,其中民生项目占半数以上,包括100多个学校和60多个医院。
西方自视为非洲的“救世主”和“施惠者”,每笔发展援助都设立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的条件和门槛。而中国的援助以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为基本指导原则,将对非援助视为发展中国家间的相互帮助。
西方把非洲视作世界上最穷、最没希望的大陆,不断用“内战”、“贫困”、“疾病”、“腐败”和“欠发达”等负面词语描述非洲。而中国用“友谊”、“真诚”、“相互尊重”、“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等积极词汇来描述中非关系。中国政府的《中国对非洲政策白皮书》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贫穷”一词。
西方向非洲提供援助更多关注自身利益,无视非洲人民最关心的减贫和发展问题。西方主导的各种发展战略都未能打破非洲的落后循环。中国的援助旨在实实在在帮助非洲。中国的投资从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等角度出发,为非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为非洲的未来注入了新的希望。
中非关系中的平等观念和互利双赢,对西方主导的不平等、不合理国际秩序产生了冲击。中国成为非洲第二大贸易伙伴,使西方在与非洲交易中不能再像以往那样随心所欲。中国感召力上升,使一些非洲国家不再对西方的说教奉若“圣旨”。中国公司在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公开竞标中的竞争力,使西方公司处于不利地位。所有这些,都让西方国家感到,中国这个“新来者”正对它们在非洲的利益构成威胁。
霸权主义的思维定势从来都是有惯性的。当西方感到自身地位和利益受到挑战,便由着性子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挑拨离间。然而,不负责任的做法只会让事情变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