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预警建设防“专利海盗”

时间:2011-08-17 14:06   来源:人民日报

  专利制度的宗旨是鼓励发明创造和科技创新。但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并非从事发明创造的“专利海盗”。这些公司组织专门利用知识产权诉讼对高科技公司发起攻击,以获取巨额利润。当前,随着全球新兴市场国家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专利海盗”呈现出从北美国家转战新兴市场国家的趋势。

  “专利海盗”是指本身并不制造专利产品、不提供专利服务的投机公司或团体。这些公司或组织大都躲在市场暗处,通过廉价收购个人、研究机构或破产公司的有效专利,待有关企业使用其专利产品并占有一定市场份额时突然提起诉讼获利。“专利海盗”利用法律的“灰色地带”,充分运用手中的资源,他们不仅会瞄准大型企业提起诉讼,也在同一诉讼中起诉上百家公司以提高“合理专利费用”顺利支付的概率;同时还会起诉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往往为规避抗辩带来的经济风险和时间损失而选择“破财免灾”,支付赔偿金以了结官司。

  近年来,“专利海盗”的活动愈加频繁。其业务领域主要涉及半导体、软件应用、通信设备、系统基础软件、影像处理和相关服务。知名度较高的跨国公司是“专利海盗”的首选目标,约占案件总量的75%。其中,苹果公司以涉案56起排名首位。“专利海盗”发起的诉讼立案率高,自2003年以来,75%的案件都能成功立案。

  美国圣克莱尔知识产权顾问公司可谓“专利海盗”的龙头老大,屡屡得手。该公司用数万美元收购个人或者公司的专利,给予专利律师35%的提成,曾雇佣其对苹果、东芝、索尼、佳能和谷歌等一大批国际知名企业提起专利侵权诉讼,索取专利使用费:索尼公司被迫赔偿2500万美元,佳能公司则赔偿了3400多万美元。微软也未能逃脱被“专利海盗”起诉的厄运,法院曾判决其赔偿7500多万美元,并停止相关Office软件在部分区域的销售。

  面对扰乱知识产权市场秩序的“专利海盗”,不少国家开始在重视技术创新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度创新,以确保发明人实现专利产品的价值最大化和再创新。美国为此成立了“专利联合防御基金”,其主要任务是抢先发现未来5年至10年将占领市场的新技术,实施专利覆盖。印度政府则通过非专利的防御性公开数据库,帮助各国专利局审查员驳回抢注印度技术的专利申请,并提前实施专利的“防御性公开”。上述对策中,专利联合防御基金具有战略作用,它已经开始争夺亚洲国家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例如,美国一些大的专利联合防御基金已经进入日本、韩国和中国,其与东京大学、汉城国立大学和复旦大学等一大批科研机构签署了知识产权协议,购买了数以千计的核心技术。可是,类似的基金在亚洲还没有出现。

  科技实力的较量是未来大国角力的重点,而专利制度是科技竞争力的核心规则。“专利海盗”造成各国发明成果外流并有违专利制度初衷,加强专利预警机制的建设已成共识。该机制的核心要素包括制度建设、人才建设、资金建设和技术建设四个层面,事先预防专利落入“海盗”之手将比事后发起诉讼更节约成本,能更有力地保障经济安全。当技术创新的根基遭受“专利海盗”的侵蚀,成功狙击“专利海盗”便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更是各国保护自主创新之道。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