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案折射欧洲复杂社会生态

时间:2011-07-26 13:42   来源:解放日报

  血案不但打破了挪威的宁静,也打乱了欧洲人的心境,爆炸枪击,不但让暗流涌动的社会矛盾、敌意一下子浮上水面,也让更多人深思,这桩“个案”背后究竟折射出欧洲社会怎样的社会生态?极右翼势力是否卷土重来?

  中国前驻挪威大使馆政务参赞、中国前驻瑞典王国大使王桂生表示,凶手此番行径绝非独立的个体行为。虽然整个事件目前来看系其一人所为,但布雷维克曾加入挪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也是瑞典一个新纳粹互联网论坛成员。他跟英国的极右组织“捍卫英格兰联盟”和欧洲的 “停止欧洲伊斯兰化”等组织都有联系,在2002年还与9名来自法、德、荷等国的极右翼人士在伦敦秘密会面,成立一个“十字军”性质的组织……正是由于整个欧洲存在极右势力的土壤,配之以相关组织、网站的蛊惑宣传,才构成了布雷维克基督教原教旨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以及恐怖主义倾向的“心理拼图”。

  其实,无论在挪威还是在欧洲其他国家,极右翼势力向来存在,只不过有“蛰伏期”、“活跃期”之别。就拿挪威来说,二战时挪威作家哈姆森就曾帮着纳粹传播“法西斯细菌”,而臭名昭著的奎斯林向法西斯投怀送抱,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挪奸”。而纵观政治史,通常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极右翼势力更易沉渣泛起。上世纪90年代,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丹麦、挪威、冰岛等国的极右翼势力大行其道,制造了一系列谋杀、抢劫等暴力事件。近年来,欧洲国家经济低迷、移民大量涌入本地区、使极右翼势力再次蠢蠢欲动。它们利用民众不满,大肆鼓吹排外,把治安差、吃福利等统统归罪于外国移民,希冀撼动“坚持文化多元和族群包容”的欧洲一体化基石。在表现形式上,他们呈现出模仿“基地”等恐怖组织作案手法的特征,令无辜民众深受其害。仅在德国,右翼分子2008年就制造了2万多起违法犯罪案件。

  更值得忧虑的是极右翼势力和排外风潮近来扩张的速度。从瑞士全民公决反对新建清真寺宣礼塔,到比利时禁止在公共场所穿着遮蔽全身的服饰,再到法国大规模驱逐罗姆人(吉普赛人),多元文化间冲突日渐增多。

  此外,极右翼的声音还不断出现在政治主流中——挪威、法国、德国、意大利、丹麦、奥地利、芬兰等国的极右翼政党正在以各种方式影响当地政局,在地方选举中的得票率也不断上升。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叶江表示,这次暴力事件没有发生在右翼政党执政的法、德等国,而是发生在工党和其他两个中左政党联合执政的挪威,值得深思。这或许是因为,挪威工党秉持的文化多元主义更容易引起极右翼势力的不满和反弹。而随着一些极右政党在一些国家获得议会席位甚至进入政府,其是否会施压相应国家政府收紧文化宽容政策,令人关注。

  王桂生指出,对于挪威来说,眼下亟须改变以往“重外轻内”的安全防范观念。挪威由于长期宣扬人权、自由、平等,被称作“不设防的国家”。在国内,不但民众抵制家庭安保,政客、领袖也轻装简从。而凶手携带大量枪弹入岛,更证明挪威安检、枪支管理漏洞巨大,须亡羊补牢。此外,挪威是否会加强信息、言论管理,实施被大多数国民接受的社会政策,也值得拭目以待。

  专家表示,由于极右翼的“起伏性”,在欧洲各国抑制债务危机蔓延的当下,缺乏整体性、集中性爆发的气候和条件,故而还不至于会给整个欧洲带来整体逆转。但欧洲各国应吸取教训,警惕极右思潮复燃,加强反恐信息合作。

编辑:王亚男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