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放在泰国挽差邦港等待出口的汽车。孙广勇摄
稳定是发展的基础
本报记者采写这篇稿件时适逢泰国大选。一些泰国学者告诉记者,他们最关心的不是谁会在大选中获胜,而是大选能否促进国内尖锐对立的不同党派走向和解,给泰国带来一个稳定的新局面。稳定是菲泰马三国广大民众的共同期盼。
从2006年开始,泰国街头就一直上演着红黄衫军的“战争”,最终引发了2010年的军事行动,造成数千人伤亡。虽然持续数月的红衫军与政府间的激烈对抗在大选期间告一段落,但人们对于一场大选能否解决由于贫富差距、分配不公而造成的政治对立仍表示怀疑。
有分析认为,当更为公平的分配体制尚未建立且贫富之间的对立又很严重时,希望借助大选来平定国内局势,难度很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新政府也将无力推行更强有力的政策,以增加下层民众的收入、提升生产力水平和转变经济结构。
泰国国家行政学院派汕教授强调,泰国成功冲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出路是变革和转型,但是变革必须在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既要促进现代分配制度的确立,又要避免剧烈的社会冲突,减少社会动荡,这个矛盾目前还难以解决。
对于菲律宾政局,本报记者采访的菲律宾学者也有相当清醒的认识。他们认为,这个“照搬美国体制”的国家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家族控制”。在族群社会为基础的社会里搞西方议会制,结果就是议会被不同的族群利益集团所操纵,导致社会对立,相互扯皮,无法推行分配体制的改革。
菲律宾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阿赛尼奥·巴里萨康教授指出,“像菲律宾这样只是实行同美国一样的民主制度是行不通的。而是要把西方的民主和亚洲的价值观相结合,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相对于泰国和菲律宾,马来西亚的政局要稳定一些。但是,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马来西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坚持采用不合时宜的经济发展战略,即从1970年开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全面扶植马来人的经济势力,建立以马来人为中心的社会经济结构。这种照顾马来人的种族经济政策,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均,限制了非马来人私人资本的发展,挫伤了非马来人的投资热情。新加坡《联合早报》的分析认为,从政治层面来看,马来西亚的改革之路并不乐观。在2008年的政治海啸之后,非马来人的不满情绪仍然没有明显缓解。近日发生在吉隆坡要求改革选举法的大规模示威集会,就表明了马来西亚政局的未来走势不容乐观。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分析说,一些亚洲国家自认为已经进入了民主制阶段,比如印度、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但这些国家的政府缺乏权威,国家难有长远规划,即使有了也执行不了。议会成了派系斗争的场所,扯皮现象司空见惯。政府5年或4年换一届,政局不稳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上不去,中产阶层形不成,又导致了社会分裂和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