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有别的“虎妈”尺度

时间:2011-07-11 10:3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前不久,美籍华裔“虎妈”蔡美尔带着两女儿低调来华,与中国妈妈们分享育儿心得,解读新时代“中式教育”。国内关于“虎妈式”教育的争论也随之更加激烈,“变态娘”争议亦加入这一话题。

  在美国教育环境中,“虎妈”蔡美尔成为教育子女成功的经典案例,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引出《华尔街日报》的疑问:“为什么中国妈妈更胜一筹?”。在欧美近似放羊的松弛教育中,父母和教育者的确要肩负起责任,孩子毕竟认知有限,没有严格、充实、优良的教育,很难认识到自己的成长目标,即使感受到幸福和成功也是浅表层次的。因此,“虎妈”的教育方法在美引起轰动,并引发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并不奇怪,是教育放松到极致后的反弹。

  我有一个在美国的华裔朋友,夫妇俩都是教育成功的范例。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上大学,90年代初到美留学直到博士后留美定居。他们的孩子也极聪明,而且他们相信在自己家庭氛围中,孩子的成长错不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美国教育大松的环境中,妈妈对孩子要求不高,孩子慢慢懈怠下来,等到他们想补救之时,孩子已经听不进他们的话了。那些没有将孩子放到中国来上学的后悔话题,常常成为我们交流的内容。

  其实,如果把孩子放到中国,他们一定也会有很多后悔。当“虎妈”传到中国,其强烈反响不亚于在美国。但中国的教育环境与美国有很大不同,因为中国很多妈妈早已达到“虎级”,还有“虎爸”“虎老师”、“虎学校”,及各式各样配合他们的虎视眈眈的“虎培训机构”。实际上,“虎”的是教育环境。中国孩子从幼儿园起就被放在考核起跑线上,各种考试将孩子分成三六九等,大多数家长只好顺同这种做法。有的家长为使孩子更出色,还在此基础上加码。在中国这样竞争激烈、压力超强的环境下,那些信奉“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父母,“虎”起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天下父母皆爱子女,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种爱尤其表现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焦灼。前几天,成都一位12岁少年吴致旭被网友封为“特长帝”。据称,在这些年他所获的舞蹈、声乐、体育等比赛证书中,仅一等奖就超100个。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也不知道他妈妈是不是很“虎”。我只相信,更多的孩子不会像他那么有天才,父母和教育再这样“虎”下去,孩子们总有一天会吃不消。

  总之,西方教育崇尚尊重教育主体,重视能力培养;中国传统教育讲究内在修为,注重知识积累。中西方教育在一次次碰撞中得以互补,这样的碰撞还将继续。但无论怎样变化,我们的教育应该始终以孩子为核心,始终为了他们的成长和幸福。在欧美那样松弛的教育环境下从紧一些,在中国这样严酷的教育环境下宽松一些;精准把握尺度是为人父母、为人师长的一门艺术。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