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拉加德当选看奥巴马政府“巧实力”外交

时间:2011-07-01 14:4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6月28日宣布,选定法国经济、财政与工业部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为该组织新一任总裁,接替因性侵丑闻被迫辞职的前总裁斯特劳斯-卡恩。舆论普遍认为,这一结果反映了世界金融体系的故有格局,而美国政府在该组织新总裁遴选过程中的刻意低调则堪称“巧实力”的又一体现。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总裁的角逐过程中,美国的态度变化一直是备受关注并且值得玩味的焦点。自从IMF宣布启动新总裁遴选以来,奥巴马政府刻意采取了“低调”策略,在各国先后表态或暗示支持不同候选人的同时,美国一直保持沉默,似乎安心作壁上观。

  美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大的成员国,拥有独家否决权。美国媒体分析认为,鉴于美国在IMF中的独特影响力,奥巴马政府在新总裁人选问题上实际上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如果美国过早地摆出力挺拉加德的立场,会被广大发展中国家贴上“老牌欧洲保守主义代言人”的标签,有损其改革者的形象。另一方面,如果美国支持新兴市场国家推荐的候选人则会激怒其欧洲盟友,这与美国的长期政策和核心利益不符,而且可能会在明年的世界银行行长换届改选这一美国的传统特权问题上面临来自欧洲的报复。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奥巴马政府竭力向外界表明美国尊重其他国家的广泛意见,而不会充当“终结者”的角色。直到6月28日上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议召开的前一刻,美国政府才打破缄默,“突然”发表声明,宣布美国支持拉加德成为IMF的新领导人。美国财长盖特纳在声明中说,在全球经济处于危急的时刻,拉加德部长的卓越才能和丰富经验将为这个不可获取的机构带来宝贵的领导力。盖特纳同时不忘强调,美国的决定是基于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世界广大国家的共同愿望。换言之,拉加德的当选是众望所归,美国只不过是“顺应民意”。但实际上,美国的刻意“低调”并非是一种中立,而是对拉加德的默许。

  回顾美国在利比亚问题上采取的策略,奥巴马政府在IMF遴选新总裁过程中的精打细算和谨慎行事,堪称美国“巧实力”外交的又一次体现。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