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卫生部门介绍,3名女子可能因食用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污染”的黄瓜而死亡。其中,两名超过80岁,一名30多岁。另外,瑞典报告了25例受大肠杆菌感染病例。其中,10人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症状。丹麦、英国和荷兰分别报告3例、2例和1例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病例。
对于突如其来的“毒黄瓜”厄运,德国方面怀疑,大肠杆菌疫情由“毒黄瓜”引发。这些受大肠杆菌“污染”的黄瓜可能来自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和马拉加省的两家出口商。欧洲联盟委员会先前说,西班牙方面已暂停两家出口商相关生产与销售。这一组织发言人文森特在5月28日确认,两商家种植黄瓜的温室受到影响。
文森特进一步解释说,尚不清楚污染源来自何处,不知“是在(西班牙)生长地还是销售过程中”。“我们正在调查,以确认其他潜在污染源,”他表示,“另外,一批来自荷兰或者丹麦并在德国销售的黄瓜也在调查范围内。”
关于“毒黄瓜”问题,新华社在报道中引用一些分析师的话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属于大肠杆菌中颇具攻击性一类,可能引发肾脏衰竭并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总部设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欧洲疾病防控中心指出,一般而言,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引发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多出现在幼儿群体,但这轮疫情的感染者多为成年人。
“5岁以下幼儿通常容易感染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但这次暴发的疫情中,87%患者为成年人,其中女性居多,占总数的68%。”德国穆斯特尔学者卡奇警告,这轮疫情还没有结束。“这轮疫情中存在二次感染可能,”卡奇说,“这些二次感染通过人际传播,可以避免。因此,我们需要尽力保持个人卫生。”
从国内外媒体报道里面看,由“毒黄瓜”引发的疫情表明食品安全没有国界,必须当心之。尽管病菌源头存在争议,但“毒黄瓜”确实存在。我们可以暂且不论致病病菌的来源地,问题总会有水落石出的时候。但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一定要高度关注。
正像新华社所报道的那样,此次疫情已使德国人对本地部分食品的安全情况产生严重担心。据德国《图片报》5月28日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近六成的被调查者表示暂时不敢吃生黄瓜和西红柿等蔬菜。
世卫组织对此给予关切,提醒警惕德国出现的EHEC疫情,建议民众注意饮食卫生,有症状者及时就医。世卫组织表示,这种病菌可通过人际、食物、水和接触动物等直接传播,民众应注意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前和如厕之后。世卫组织特别提醒说,最近去过德国尤其是德国北部并有症状者需及时就医,不要擅用止泻药或抗生素,因为这有可能会加重病情。
世卫组织的告诫,让我们再次绷紧了食品安全、饮食卫生和预防、控制疫情蔓延这根弦。同时,也获得了很有必要的信息。比如:大肠杆菌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无处不在,它是人和动物肠道内的一种寄生菌,绝大多数对人体无害。但每年都会发生因大肠杆菌,而导致食物中毒的事件。
早在2006年10月,美国就曾经发生过“毒菠菜”事件,蔓延至20多个州,导致204人患病。其中,3人死亡,病源可能是野猪将大肠杆菌带到了菠菜田里。近期比较典型的事件是:2010年7月,美国“新鲜快递”公司曾召回一批遭污染的蔬菜制品,被查含有O157:H7型大肠杆菌。O157:H7型大肠杆菌,通过被污染的食物进入人体内引发感染,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腹部绞痛、腹泻和呕吐。
“毒黄瓜”、“毒菠菜”很可怕,一旦引发疫情,就会让各种肤色的人们面临灾难。因此,食品安全需要全世界共同维护。作为蔬菜大国,中国自然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在前一个阶段加大治理食品安全力度的基础上,要特别关注“毒黄瓜”事件。(薛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