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本位制”早已经演变为“债务本位制”,可以说美国的货币政策不仅仅受制于美国的经济状况,更受制于美国的债务状况。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债务国,但美国一方面可以利用货币贬值稀释债务,而另一方面又可通过债务货币化,制造通胀而转嫁债务成本,使国家债务国际化。作为货币发行国,其可以通过增发货币以履行对外偿付义务或稀释对外债务负担,即通过储备货币贬值变相违约其外债偿付义务。仅2002-2006年间,美国对外债务消失额累计达3.58万亿美元。
金融危机使得美国已经逐步丧失强大的债务偿还能力。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价值暴跌、企业投资匮乏、家庭收入锐减以及失业率高居不下,美国经济增长乏力,未来几年很难有较高的增长。
因此,现在美联储最关心的就是“如何转嫁美国的债务风险,如何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然而除了让全球饱受通胀煎熬之外,由于美元贬值的稀释作用,债权国的经济损失也不可小觑。数据显示,目前外国所持有的以美元计价的资产高达5万亿美元,美元贬值将使各国蒙受巨大的资产损失。我国已有2.85万亿外汇储备,这其中约有1.7万亿的美元资产。美联储用一个可以称得上“天量”的国债购买计划来支撑全球流动性战略,其背后是通过美元贬值以及债权稀释来加速全球财富的转移和再分配。
事实上,从二战后美国债务的削减经验看,“债务货币化”是比较灵验的方式。二战给美国留下了庞大的债务。1946年,美国的公债达到了GDP的108.6%;到近60年之后的2003年,美国的公债-GDP比率则降至36%。在两代人的时间内,美国削减了相当于GDP70%以上的公债。如果把降低债务的“名义增长效应”分为“实际增长效应”和“通胀效应”两部分,历史经验数据显示,1946-2003年间,实际GDP增长平均每年令公债-GDP比率降低1.3个百分点,而通胀的作用为1.6个百分点,大于前者。换言之,在整个“名义增长效应”中,通胀的贡献度为56%。在庞大的债务面前,美国必定要靠不断地放水让美元贬值,从而启动新一轮的债务削减计划,从贬值中获得最大的债务消减收益。
美国放水,全球受灾。金融危机已经动摇了美元主导的全球信用体系,而美联储正在加速这一过程。(张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