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 4月12日文章】题:软实力之战(作者 约瑟夫·奈)
上周,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国会一直斗争到夜里11点才就预算削减方案达成一致,避免了政府关门。但上周努力达成的协议并不是一个严肃的解决方案。它只把重点放在了占预算 12%的非军事可支配开支上,而不是福利、军费等大头和能够增加财政收入的税改上。虽然上周达成的预算削减方案没能对赤字产生多大影响,但却可能对美国外交政策造成严重伤害。“斧子”落下来了:国务院和外交工作预算被削减了85亿美元——与军事开支相比只是小钱,却可能严重削弱美国积极影响境外事态的能力。
令人可悲目.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奥巴马政府此前一直在努力使事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就任国务卿时,希拉里·克林顿曾谈到将美国硬实力和软实力资源相结合的“巧实力”战略的重要性。现在,在有助于削减赤字的幌子下,这些努力受到了阻碍。
“软” “硬”实力预算分配不平衡
2007年,理查德·阿米蒂奇和我曾在华盛顿的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共同主持了一个由国会议员、前驻外大使、退役军官和非营利性组织领导人组成的两党“巧实力委员会”。我们得出结论,认为美国的形象和影响力近年来在下降,美国必须从输出恐惧转向激发乐观精神和希望。
得出这一结论的并不只是“巧实力委员会”。还在小布什政府任职的时候,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就曾呼吁国会将更多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外交、经济援助、交流等软实力手段中,因为只靠军队是无法保护美国在全世界的利益的。他指出,当时每年的军费总额接近5000,亿美元,而国务院的预算只有区区360亿美元。用他的话说, “需要加强我们运用软实力和将软实力与硬实力更好地结合在一起的能力。”他承认,在那之后,预算的分配比例却变得愈发不平衡了。
这不是要贬低五角大楼——我曾在那里担任助理部长。军事力量显然是硬实力的一个来源,但同样是军事力量,有时候也能提供软实力行为。一支指挥得当的军队能够带来威望,而军队与军队之间的合作和训练项目则能够建立跨国关系网,提升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美国军队在 2005年印度洋海啸和南亚地震后提供人道主义救援时的杰出表现帮助恢复了美国的吸引力;美军在最近日本地震和海啸后发挥的作用也在产生类似的效果。
当然,滥用军事资源也可能削弱软实力。苏联在二战结束后曾经拥有大量软实力,却因为对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使用硬实力而折损了这些软实力。粗暴和无视正义战争原则也可能丧失合法性。不管当初美国对伊拉克军事行动的干脆利落曾在部分外国人心中引发怎样的钦佩之情,这种钦佩之情都因为后来占领行动的无效和阿布格里卜监狱的虐囚画面而减损。
巧实力是将武力、金钱等硬实力与吸引力等软实力结合威一种成功战略的能力。近年来,美国外交政策倾向于过分依赖硬实力,因为硬实力是美国力量最直接最明显的来源。五角大楼是美国政府中最训练有素、资源最丰富的部门,但硬实力能够独自实现的目标是有限的。枪杆子不是传播民主、人权和公民社会的最佳手段。
的确,美国军队拥有非凡的行动能力,但因为五角大楼能办成事情就把事情都交给它,这种做法会产生一种外交政策过分军事化的形象。而且这可能导致 一个恶性循环,因为为了满足军事预算,文职部门和手段的力量会被抽空。如今,美国花在军队身上的钱比它花在广播和交流活动上的钱多出500多倍。国会削减短波广播预算所节省的开支只相当于一丁点儿国防预算。这明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