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七大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安全

时间:2011-02-28 15:42   来源:新华国际

  美国《耶鲁全球化》在线杂志2月l8日文章 原题:近在眼前文章的粮食危机(作者美国塔夫茨大学经济学副教授戴维·达皮斯)

  粮食价格的飙升引发了人们对于全球粮食短缺的担忧。联合国粮农组织前不久宣布粮食价格已创下历史新高,世界银行称因为粮食价格上升而忍饥挨饿的新增人口达到4400万。在中东地区传播的骚乱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飙涨的粮食价格引起的。

  关注气候变化的人们准确地注意到,极端天气对作物有害,前不久发生在俄罗斯和中国的大旱以及澳大利亚、印度、巴基斯坦和欧洲的洪水都表明了这一点。其他人注意到,中国正在迅速发展,该国的中产阶级吃肉更多,而这需要更多谷物饲料。

  对未来十年起决定作用的一系列复杂的全球因素可能使得当前的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

  第一,产量增加了。从2006/2007年度到2010/2011年度,美国农业部估计大米、小麦、玉米、大豆以及其他谷物和油籽的总产量由17.8亿吨增加至19.6亿吨,增加了10%。世界人口在这四年中增加了不到5%,因此产出增加的速度是人口增加速度的两倍多。这在今后能持续多久另当别论,但在世界人均粮食占有量多于以往之时,很难说恶劣天气推高了粮食价格。

  第二,中国的需求是一个因素,但迄今为止主要在大豆和其他油籽方面。这些油籽的使用量增加主要是用于动物饲料。这一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类对基本谷物的需求。中国的大豆产量停滞不前,因此增加的消费都依赖进口。从2006/2007 年度到2010/2011年度,中国对油籽的进口增加了约3000万吨,基本上等于全世界的进口增长。全球油籽的总产量仅增加了3600万吨,因此中国在这段时期内占去了全球产量增加中的大部分。中国小麦、玉米和其他谷物的净进口量增幅适中,约为400 万吨,而全球产量增加了约1.4亿吨。玉米和其他谷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油籽用作动物饲料,因此油籽价格面临的压力转化成了谷物价格普遍面临的压力。
 
第三,美国的乙醇补贴去年使得逾亿吨玉米用于生产乙醇。这几乎无益于缓解全球变暖,但使得谷物和肉类对世界多数人口而言更加昂贵。美国有近三分之一的玉米现在用于生产燃料。如果美国参议院通过减少对乙醇的税收优惠来削减美国赤字,那么玉米价格将会下降,中国增加的消费很容易就能得到满足。

  第四,各国都感受到了谷物价格上涨的影响,但程度不尽相同。一磅面粉2007年的价格约为12美分,现在则是约 20美分,上涨了三分之二。在美国,面包的售价一般高达每磅2美元,因此即使小麦价格大幅上涨,最终的面包价格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原因是零售价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包装和营销成本。在较为贫穷的国家,价格上涨更为直接。食品支出占到总支出的一半甚至更多。城镇化导致了失业率和粮食价格都很高的棘手局面,城市的问题比农村地区更加严重,因为很多农村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可自给自足。

  第五,很多国家试图通过增加进口和补贴、甚至限制粮食出口来保护本国消费者。俄罗斯在干旱期间曾对小麦实行过此类举措。随着出口停止,对其他国家的供应减少,这促使很多进口商额外囤粮,并推动一些国家考虑到世界粮食市场的不可靠性而寻求自给自足。

  第六,中国大豆进口的增加只有一半是受消费推动的。从2006/2007年度到2010/2011年度,中国的油籽储备增加了1500万吨。从很多方面可以对此作出解释,其中之一是担心美元疲软的中国政府决定储备粮食,而不是美国国债。除此以外很难理解为何油籽储备会在价格翻番时猛增。这可能是能获得廉价贷款的中国国有企业的恐慌性囤积或投机行为。不论作何解释,很大一部分需求似乎来自投机性购买,而这种行为可能不止发生在中国。如果实际利率开始接近正常水平,那么此类投机行为的成本就会更高,投机行为通常就会减少。

  第七,对那些反对通胀的人士而言,银根宽松导致通胀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这种投机渠道。如果低利率导致通胀,这是由于对大宗商品的投机性购买,而不是大宗商品的使用。

  如果气候继续向极端气温、干旱和洪灾发展,种植粮食将成本更高,也更具不确定性。农田因城镇发展而减少,很多地下蓄水层的水被过度抽取。虽然技术和投资有助于抵消这些负面情况,但它们是否足以推动农业以过去的速度增长就不得而知了。增加粮食方面的研发将是明智的预防性举措。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