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商业报道网1月15日文章,原题:为什么日本人对中国好感度急剧下降?
正月时收到久未谋面的老友的贺卡是件乐事。今年我收到的一张明信片附言上却写有“今年是中国的一年”字样。我想恐怕仍有许多日本人对中国崛起和日中关系的未来感到担忧吧。
看看内阁府每年12月公布的“与外交相关的舆论调查”就能知道日本人对华观念的变化多么有趣。下面根据资料回顾一下过去30年来的变化。
2010年10月的最新调查显示,受访者中20%回答“对中国有好感”,77.4%表示“没好感”———这一比例是这些年来最高的。而在2009年10月的调查中,“对中国有好感”的比例为38.5%。这种“急落现象”在日本进行对华好感度调查开始的1978年后出现过3次。第一次是1989年至1990年,第二次是2003年至2004年,这回是第三次。
197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后,日本人的对华看法急剧改变。1980年78%的日本人表示对中国有好感。笔者于日中邦交正常化第二年上大学,在选择二外时很自然选择了汉语。只是当时的汉语教材全是“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等宣扬文革的内容,令对中国抱有淡淡梦想的我有些茫然失措。年轻读者或许难以想象,当时知识分子中“赞美中国”成为一种共识。日本当时处在一个对中国没有批评的时代。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1989年日本人对华观念发生剧变。之后中国采取了亲美反日的路线,加上2001年小泉开始参拜靖国神社,两国关系渐渐恶化。但那个时期日本人的对华好感处于并未失衡期。
从1978年以后,日本人对中国的好感度几乎每10年就要下降20个百分点。可以说,这些都是中国的强硬态度让日本人感到不满的结果。2004年以后,毒饺子、东海油气田及去年的钓鱼岛事件等,也都是触怒日本人的原因。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分析“对华好感度”的调查结果呢?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一直是一党专政,虽然民众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但政府态度并未发生太大改变。有人认为在过去30年里,日本人对华亲近感下降的真正原因不是中国变了,而是日本人渐渐了解了共产党的实态。这种看法恐怕不无正确。
然而,问题不在于此。笔者认为,日本人的对华好感度由约80%降到约20%本身就极不自然。
邻国之间“爱恨交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回想起我还在上大学时,对中国文化如痴如醉,根本没有对中国政治实态进行过研究。且在“日中友好”的口号下,谁也不会把目光投向两国间的矛盾。
就像“日中友好”时期一样,恐怕今天的日本人也只看到中国一些令他们不快的行为,而忽略了中国的真正变化。所谓“恨和尚以至于恨袈裟”,日本人的对华好感度下跌,或许是我们在某方面对中国开始缺乏理性判断的证据吧。
二战时,日本称美英为“魔鬼美英”,并不惜用停止英语教育的极端方式来解心头之恨。这并不是取得胜利的方法。正如孙子所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笔者不想犯同样的错误,今年决心重新并尽可能对中国全局进行冷静而客观的观察。(作者宮家邦彦,彭永清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