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周刊》网站近来援引经济展望集团执行董事伯纳德·鲍莫尔的话称,中国不能再被称为新兴经济体,必须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面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一段时间来颇有类似的噪音,但究其实,这种言论站不住脚,其背后动机更令人深思。
正如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刚刚结束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所指出的,中国虽已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从各项人均指标、发展不平衡状态和贫困人口总数看,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仍将是发展中国家。以经济总量为由把中国“拉离”发展中国家阵营,既不能改变事实,也不能给中国人民带来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那为什么还会有人做文章呢?
人们应该注意到,把中国“拉离”发展中国家阵营的言论,更多地与“责任”、“义务”等词汇挂钩,也主要出自发达国家人士,鲍莫尔的观点正是其中的代表。其目的,无非是诱使中国承担与发展阶段不相称的义务,并借机转移国际社会的视线,推诿自身应承担的责任。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披露的数据显示,在千年发展目标的“全球合作促进发展”这一项上,发达国家远未兑现承诺,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发展援助远低于联合国设定的发展援助占其国民收入0.7%的目标,截至2009年,只有5个发达国家达到或超过这一目标。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更是纷纷削减或推迟了2010年发展援助承诺。
“拿出一个面包比开一张空头支票更有用。”许多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呼吁发达国家兑现承诺,切实履行援助发展中国家的责任。然而,发达国家不但自身未能兑现诺言,反而在质疑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的基础上,要求中国承担本应由发达国家承担的责任,这不是推诿责任是什么?
类似的手法,在气候变化、贸易平衡等全球性或国际性议题上都有所显现。比如,在减排问题上,一些发达国家舆论无视中国人均能源消耗极低的现实,热炒“中国跃居全球最大能源消耗国”,试图迫使中国承担不合理的减排义务,反观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排放大户”,近年来在履行自身减排义务时则绞尽脑汁地拖延、推搪。
发展中国家阵营更不能被这样的噪音所迷惑。多年来,中国不仅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力所能及地援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发展的“外溢效应”也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受益。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一直以发展中国家一员的身份,在国际社会为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仗义执言。把中国“拉离”发展中国家阵营,无疑会损害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
中国有句古话:责任重于泰山。积极兑现承诺,履行自己应尽的国际责任,是国际社会各成员都应遵守的准则。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试图把中国“拉离”发展中国家阵营来推诿责任、转移视线,非但不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反而会破坏全球实现共同繁荣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