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9月12日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我们是第1(1)!》。标题里为什么会有一个括号?这跟两件事有关。美国《新闻周刊》最近评出了“世界上100个最好的国家”,美国排在第11位;而奥巴马曾在8月初的一个政治集会上高呼:“美国不做第2!”也就是说,美国人自己认为,要做第一的美国,实际上是第十一。
为什么美国人那么不乐观?问题出在哪里?弗里德曼指出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或者说危机。他说:我们的价值观解体了——一夜暴富和不劳而获的思想在整个国家盛行。华尔街也许一直在“吸毒”,但我们的议员却给予了鼓励。为了追求暴富的快感,我们当中有太多人乐于购买网络股和次级债“毒品”。弗里德曼很形象地说,“我们没有把最优秀的人才输送到硅谷去制造计算机芯片,而是派往华尔街去制作赌博的筹码,同时告诉自己,我们不用省两年钱,不用储蓄和投资就可以实现美国梦——拥有自己的房子。”
电视里听到上面几句话时,有两点感想,一是美国人能够直面现实,能正视自己的问题;二是听到“一夜暴富和不劳而获的思想在整个国家盛行”这句话时,觉得弗里德曼就是在说中国。美国是“没有把最优秀的人才输送到硅谷去制造计算机芯片,而是派往华尔街去制作赌博的筹码”,我们则是把制造业的资金越来越多吸引到利润高,见效快的房地产业里去;同时,我们不是一度也很热衷于资本游戏吗?我们还把教授、博士纷纷逼成争“项目”、搞经费的“公关人员”,甚至是论文造假的“学术骗子”。以前以为只有地方政府有“驻京办”,谁知高校“驻京办”一点都不逊色。
也许有人会不同意,说我们怎么没有核心价值观呢。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应该是被其国民,首先是国民中的精英阶层——官员、学者、各种专家——诚心信奉并努力践行的,而不只是写在纸上的吧?违背国家价值观的事情、现象“可以”有,但不应该是长期存在,并经常、反复出现,更不应该的是,各种违背国家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主体是这个国家的精英分子,至少不应该主要是他们;如果严重到挫伤国民对国家未来的信心,对自己政府的信心的程度,就是一种危机了。
弗里德曼了解美国,看来不太了解中国。他接着说:“中国和印度正在赶上美国,靠的不只是廉价劳动力和货币。他们之所以正在赶我们,是因为他们现在和我们一样拥有自由市场、教育、资金和技术,但最重要的是,他们……愿意推迟享受,投资未来,比别人更加努力工作,始终对孩子抱有最高的期望。”
弗里德曼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了。“自由市场”——我们的市场中权力之手得到的“自由”太多,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一课题组最新发布的《走向社会重建之路》报告中有具体评述;“教育”——应试教育、教育腐败已成顽疾;“推迟享受”、“对孩子抱有希望”——“孩子”应该改成“胎儿”,让他提前出生,尽早参与竞争……中国和美国,各有各的问题,有相似之处,也各有“特色”。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敢于直面现实,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途径。
播这条新闻时,央视主播说这是美国人在“唱衰”美国——说实话,我不敢苟同这样的观点。“唱衰”一词在国际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意涵比较丰富,除了“表示不看好”、“说坏话”的意思外,还表示唱衰者有“看笑话”、“幸灾乐祸”的心理。弗里德曼说美国的“坏话”,是希望它变好,还是对其现状幸灾乐祸?“唱衰”,是弗里德曼的心理,还是别人的心理?“唱衰”一说用得多了,无形中会传播一种并不值得鼓励的情绪或心理:不是想着怎么改进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赶上别人,而是等着看别人的笑话。听到有人唱衰别人就很高兴,往往意味着不愿意听到关于自身的真实的“坏话”,凡有批评的声音,就觉得是“唱衰”。如果自己是强壮的,自信的,他人的“唱衰”又何损于我?“唱衰”他人,难道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听到别人“被唱衰”就高兴,往往留意不到自己前面有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