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美国电视系列剧《成长的烦恼》风靡中国大陆,后来我们的艺术家们模仿它拍摄了一部《家有儿女》,收视率竟也居高不下。而今,偌大的中国也经历着“成长的烦恼”。
遥想30年前,机动车稀少,堵车为罕见之事。现在,京藏高速(原八达岭高速)持续10天的大堵车刚刚缓解没几天,连绵不断的大堵车再次出现。
美联社的记者看到,成千上万辆运煤的卡车和其他车辆,拥堵在京藏高速公路上。自从一条与其平行的公路今年夏天开始大修以来,京藏高速就遭遇了一系列可怕的堵车事件。香港《南华早报》说,大堵车将这段120公里的高速公路变成了一座巨型停车场。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发表声明说,造成大堵车的原因之一是河北省实施的交通限行。对此说法,香港媒体不买账。香港《经济日报》分析认为,堵车的根本原因是车多路少。内蒙古作为内地重要的煤炭输出基地,近年来发展迅速,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运煤车辆流向内蒙古,车流量短时间内剧增,现有的道路已经无法承受。
英国《泰晤士报》则认为,这是“成长的烦恼”。该报题为“交通大堵塞导致中国运煤通道陷入混乱”的报道认为,随着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将超过9%%,对电、煤的需求也变得没有止境。
经济的高速增长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阵痛”,中国如何摆脱烦恼及其未来的发展路径也让人关注。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就引起了外媒的注意和解读。德新社意识到,在领导人试图把中国变成不仅仅是廉价劳动力来源地之际,深圳既是中国过去的象征,也是中国未来的象征。
路透社也引述了政府将继续支持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政治和经济改革的“试验田”这句话,报道还指出,胡锦涛要求“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香港《经济日报》撰文指出,深圳特区成立30年以来,曾经创造出令人惊喜的经济发展奇迹,但近年也面临着“特区不特”、发展路向迷失等问题。台湾《中国时报》则认为,深圳被誉为“中国模式”的标志,但是,当年深圳拥有的所有优势逐一丧失,若不进行第二次改革,这个辉煌的城市很可能被历史淡忘。
同样面临“成长的烦恼”的还有中美关系。天安舰事件带来的影响余波未平,中国的海疆这个夏天颇不平静。在剑拔弩张数月之后,解决烦恼的时候到了——美国派高官来到中国。
9月5日至8日,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萨默斯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托马斯·多尼隆访华。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网站撰文认为,这意味着中美关系重启积极进程。文章透露,中国官员愉快地接受了奥巴马把两国关系纳入积极轨道的提议,并准备尝试着把中国公众的注意力从过去几个月的消极面上转移开。《华盛顿邮报》则撰文称,双方9月8日发布的公告暗示,明年年初,胡锦涛主席将访问美国,中美之间冷淡的平静或可得以维系。
英国《金融时报》却没有如此乐观。9月3日,该报刊发题为“奥巴马对华软硬兼施”的评论文章。文章认为,美国平衡但强硬的对华新战略,更准确地反映了构成中美关系基础的经济合作和地缘政治竞争的复杂格局。今后,随着美方继续推行这一政策,我们会看到,尽管两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往来,但在安全问题上将更频繁地爆发冲突。
看来,中美之间的烦恼是结构性的,并非一时半会儿可以消除。这,恐怕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不得不面对的另一“烦恼”。(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