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金融中心 上海如何赶超伦敦

时间:2010-05-25 13:26   来源:新华网

 

外滩“金融牛”

 

  5月中旬上海外滩刚刚落成一尊红铜色的“外滩金融牛”雕塑,与其隔江相对的,是上海最富活力的陆家嘴金融区。陆家嘴和外滩是上海的金融机构聚集地,而外滩曾是整个远东的金融中心。尽管历史不再,上海重返国际金融中心的步伐从未停歇。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真正启动是在1983年中国人民银行独立和二级银行体制的建立。1992年十四大报告中首次提到要把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自此之后,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又似乎步履维艰。

  过去10多年,上海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股票市场、银行间市场和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票据市场、期货市场、金融期货市场、黄金市场纷纷落户上海,上海成为全球要素市场最集聚的城市之一,其中股票和期货等多个市场或品种的交易量已位居世界前列。按市值计算,它拥有全球第二大的股市,仅次于纽约。

  上海也已经成长为中外金融机构的盈利中心。上海银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末,在沪外资法人银行已达19家,在沪外资银行各项资产总额约占全国外资行的57%,而盈利约占71%。

  然而,“上海很多方面可能有点力不从心,因为很多决策主动权是在国家层面的,上海空间比较小,比如只能在吸引人才等一些领域打开局面。”一名曾经为上海三个中心(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航运)建设做决策的政府智囊如是说。

  特别是近几年,一些金融创新产品上海反而落后于国内其他城市,显见的如——2008年初OTC已经在天津推出,而现在上海进展缓慢。在现实层面,国内一度出现上海、北京、天津争夺金融中心的局面。

  根据伦敦政府去年3月初公布的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显示,上海仅排第22位,而香港排名第3位,在影响金融中心发展最重要的多项竞争力因素中,上海排名仍较为落后。在伦敦方面评比的体系中,包括金融发展环境、人力资源丰富程度、市场准入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整体竞争力等诸多评价指标,除基础设施外,上海均排名较低。

  曾有观点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难有实质性启动,一个关键原因在于金融政策主动权掌握在国家层面,而缺乏国家层面的实质性机构来推动上海金融中心建设。而且由于“一行三会”以及多家国有金融机构,对地方实行垂直领导,互相间沟通协商成本很高,往往很难形成统一意见,在上海建设金融中心过程中必然存在沟通难的问题。

  为此,上海方面多次呼吁加大上海在金融政策上的权限,而国家也曾将央行第二总部搬到上海,但由于“一行三会”中的“三会”,以及四大国有银行没有跟进,对上海带来的政策效果并不明显。这就造成了上海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业务等领域,上海只能大力吸收国外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上下功夫,而其它领域则受限较大。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当口,国家层面出台政策全面支持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并明确了以发改委牵头其他部委参与的协调机构。在国家层面的协调机制下,将明确地方政府各部门的职责,进一步健全地方层面的领导机制。例如,上海要具体实施各项政策时,除了上海市政府的领导外,还将联合一行三会的派出机构一起推进。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中国宣布了一系列的股市改革措施,以求上海股市更接近伦敦、纽约和香港。中国监管机构推出的融资、融券交易和股指期货——这三种工具将帮助交易者获利于下跌和上涨两种走向的市场。这些改革措施对中国资本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更是为实现上海到2020年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而出台的最新举措。

  不过,上海在十年内超越香港或伦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