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世界日报》8日发表社论指出,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两岸过去一年的互动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呈现出和平发展良好势头”,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也迈出重要步伐,经济合作制度化建设正逐步推进,“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由于是两岸互动,这些正面语言,对马当局的大陆政策而言,当然也是一种支持和肯定。
前瞻未来一年工作,温家宝表示,“我们要继续坚持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牢牢把握和平发展的主题,不断开创新局面。密切两岸经贸金融交往,深化产业合作,支持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发展,维护台胞合法权益”。“通过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促进互利共赢,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
社论说,温家宝的乐观期待,就是两岸两会今年上半年能否按原定计划顺利签署ECFA。然而这不是大陆所能完全主导的,既要看台湾当局的作为,也要看绿营的态度能否自我转圜。
针对绿营对ECFA的反诉求,特别是对台湾农民利益的计较,大陆领导人对台湾农民的喊话很直接,温家宝此前说,“对台湾农民,大陆可以让利”。胡锦涛在年前也说:“会充分考虑台湾农民的利益。”这些都是善意的连续释放。
台湾人民究竟该如何看待两岸经贸关系,如何看待两岸未来,当然和ECFA直接相关。大陆领导人承诺对台湾人民“让利”,但此一讯息如何在台湾现实生活能够充分体现出来,换言之,“让利”的承诺如何兑现,而且在签署前就能提供保单,或是一个重要的考验。
从现实观点看,绿营执政已证明“台独”的不可能,而且会带来深重的危机。而且显现在过去20年台湾整体发展相对于亚洲四小龙大幅落后,推究根本原因就是出于绿营预设的“台独”情结,非但民主化成为民粹化,对外经贸发展相对周边地区更是相形见绌、持续萎缩。
社论指出,两岸能否顺利签署ECFA,在台湾已成为两道政治习题,一是两岸政策反映出的认同分裂;一是地方选举反映出的蓝绿斗争。前者涉及的是两岸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统独”和维持现状的三个选项中角力、打转;后者则出在地方选举的利益分歧,农民利益在选举中成为争取选票的重要诉求。双方都希望能给农民带来利益。
前者就像台湾“行政院长”吴敦义响应绿营民代时说,若签署ECFA有任何“统一”字眼,他辞职。这就是维持现状的表述、将就绿营的妥协语言。后者的主战场在地方选举,例如农民利益集中于台湾中南部绿营地盘,且声音特别大。
国民党能给的条件就是农产品不开放,已开放的不减税。国民党在中南部不能不要选票,马英九要竞选连任选票来自全岛,当然也不会怠慢。
吴敦义形容:面对外部竞争,若两岸不签ECFA,“台湾哪个行业都要倒”,对台湾非常危险,“不签就有立即没顶的危险,就完了”。吴敦义或许言重了,但台湾若要持续发展,若要保持既有的经贸优势,绿营就该拿出行得通的更佳选择,而非一味地反对而无其它替代方案。大陆领导人对台湾所以会一再释出善意,那是历史造成的机遇,台湾接受与否,也意味着对历史机遇的认识,必要有一最佳掌握。
社论最后说,不必讳言,两岸未来的走向已经很清楚,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台湾不可能自外于大陆市场,也必然走向大中华经济圈,共同参与大陆崛起新一轮的整合。以历史机遇言,ECFA不过是起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