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中国合作一起遏“独”维和,不牵涉台海问题国际化;若美国支持“台独”,即危害台海和平,才是干涉中国内政。
胡锦涛主席十三日在纽约与布什总统会谈时,主动邀请美国与中国一起维护台海的和平与稳定。台湾方面和美国的政治学者解读为中国大陆邀请美国“共同管治”台湾海峡。有不少观察家表示讶异,认为胡氏这项倡议与北京历任领导人“坚决反对台海问题国际化”的传统立场迥异。也有政治学者研判,胡氏此项倡议对以往政策有重大调整,体现北京对美国在台海的既得利益有所承认和顾及;同时也是就两岸关系作出的一项重大决定,便于北京领导层贯彻“发展第一,统一第二”的既定方针。由于外界的评论有不少误解误判,中台办及时作出了准确的解释。
澄清“邀美共管台海”
中台办副主任王在希最近在北京会见了香港传媒及台湾传媒驻港机构高层人员访京团,当被问到应怎样理解胡布在台海问题上的会谈时,王在希表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两岸统一是中国人民内部的事,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这一点我们一直是强调的。中美之间有过三个公报,美国一再表示将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多次表示不支持‘台独’。所以,希望台海和平稳定、反对‘台独’分裂活动,这是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一项共识,因为这不仅符合两岸中国人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亚太地区以及美国人民的利益。中美在遏制‘台独’问题上有共识,也有合作空间。所以我们希望美国能够按照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继续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坚定地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共同维护台海地区和平。但是,这不牵涉到台湾问题国际化的问题。”
王在希这个回应很清晰。概括来说,就是美国与中国合作一起遏“独”维和,不牵涉台海问题国际化;若美国支持“台独”,即危害台海和平,才是干涉中国内政。
民进党扁政府一向主张台湾问题国际化,既然他们把胡氏的倡议理解为大陆“邀美共管台海”,不是正中下怀吗?但他们的反应恰恰相反,不惜以“北京放弃内政不容外国干涉的原则”为藉口,进行嘲讽和抨击。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他们心里明白,问题不在于大陆“邀美共管”台海,而在于北京促美共同遏阻“台独”,是针对他们继续推动“法理台独”的战略部署,因而他们如闻丧钟一样惊惶失措。正如王在希指出,中美两国在遏“独”维和上既有共识,也有合作空间,若美国接纳胡氏的倡议,在这方面形成合作机制乃至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将降低或改变“美日安保共同宣言”把台海列入战略目标的意义和作用,使“台独”势力失去唯一的“战略同盟”依靠。美国一向自视为台海现状的“裁判者”和“管理者”,对其在台海的战略利益决不会轻易放弃,对此北京当然有自己的原则和看法,但在策略上和做法上,胡氏极其灵活、务实地顾及美国的既得利益,因而也达到了最大限度把“台独”势力孤立起来的战略目标,所以民进党扁政府已感觉到大事不妙。
中美关系已非“双不确定”
台湾学者朱云汉在八月十五日发表的《美国的踌躇,台湾的悬空》一文指出,美国现阶段希望两岸关系维持一种僵而不破的局面,不宜太紧张,也不需要太缓和,太紧张容易导致失控,太缓和会减低台湾对美国的安全依赖。目前美国只能将台湾放置在一种战略悬空状态,因为美国自己也还没有摸索出回应中国大陆快速崛起的最佳战略对策。美国仍无法对中国崛起的战略意涵做出决断性的结论,因此其中国政策也将持续在偏重围堵与偏重交往两者间来回摆荡。美国七月公布的中国军力报告,指中国正面临一个“战略选择的十字路口”,其实这种描述乃是美国自身战略处境的一种心理投射。
这个论述相当中肯,前“陆委会”副主委、现任欧亚基金会副执行长黄介正认为,台湾正面对中美均处在战略十字路口的“双不确定”情势。但形势发展很快,在朱、黄两位论述发表个半月后,“双不确定”已变为“双确定”了。在胡氏向布什提出中美共同维护台海和平后仅一个星期,美方就作出积极回应。本月二十一日,主管美中关系的美国副国务卿佐立克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并不寻求传播激进的反美意识形态,中国也不相信其前途取决于从根本上推翻现有的国际体系。简言之,今天的中国不是昔日的苏联。佐立克指出,冷战理论和实力均衡政策都不适用于美中关系,“我们与中国相互间的联系太多,我们无法疏远中国”,“既然过去的理论都不适用,那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中国?”答案就是美国期许崛起的中国能履行国际社会一分子的责任,希望与中国开展和加强合作。
佐立克虽然亦说到美国对中国有“一锅子快要沸腾的焦虑”,但已不再强调“中国威胁论”。他发出的信息显示,美国对于中国崛起可能危害美国在亚太地区战略利益的疑虑开始降低,而处于战略十字路口的布什政府,亦倾向选择与中国对话与合作、建立互信、实现双赢的路向,而非选择不惜一切代价全力遏制中国的对抗之路。这即使不能说是美国回应中国崛起的最终确定的战略对策,至少也是布什政府经过多年摸索后得出的结论。中美关系发展最近出现“双确定”的信号和信息,与近期双方合作取得重大成果有直接关系:
一、“胡布会”频密进行,有利增强互信,并为中美各方面的实质关系发展提供重要驱动力。八月初,副外长戴秉国与副国务卿佐立克在北京展开首次战略对话,就是落实去年十一月“胡布会”提出的中美定期举行高层对话(半年一次轮流在两国举行),显示布什赞成胡锦涛的提议,将两国各项合作与分歧的议题,提升到战略高度的对话平台,寻求有系统、有机制的、全面性的协调与控管。
与中日友好对美更有利
二、中国大力促成的朝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无论在会期时间、会谈形式的多样性及具体成果方面均有突破。在六方会谈框架内的双边会谈密集,形成了独特的“会中有会”,而且在谈判时间上不设限,没有出现以往那种谈不拢就算了的局面。此轮会谈在本月十九日通过共同声明,朝鲜首次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及核计划,尽快重返《核不扩散条约》。虽然出现“各自表述”分歧的情况,但仍然是一大成就,因为这个文件共同表述共识,至少缓和了局势的恶化,并使这个机制有继续运作的可能。此一进展还有可能使六方会谈日后形成一制度化的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故台湾方面担心,“这是否会导致台湾边缘化,在此机制中被其他大国左右,尤其是中共一直在六方会谈中扮演关键角色”。
三、在九月十三日“胡布会”上,胡倡议美国与中国共同维护台海的和平与稳定,布什重申坚持一中政策、遵守三个联合公报和反对“台独”,佐立克接着在理论和战略的高度作出论述和回应,显示布什政府已接纳胡的倡议,在实质上弱化或改变“美日安保共同宣言”把台海列入战略目标的意义和作用。美国为了能有效掌控亚太事务以确保其霸权地位及战略利益,也为了维持其“台海现状管理者”的角色,需要在亚洲寻找可靠的盟友和代理人。就如同英国在欧洲扮演的角色一样,日本已成为“亚洲的英国”,即美国在亚洲的忠实盟友。但在中美共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合作建立后,对美国来说,“美日同盟”与“美中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就不是二择一的单选题,而是唯二选择,即同时与中、日维持良好关系对美国更有利。在这种战略架构下,美国将发展出一套更精细的操作机制,更有效遏阻“台独”和维持台海现状。如此,民进党陈水扁执政领导的台湾,就由“战略悬空状态”,走向“战略边缘状态”。
“台独”没有战略空间
在现时的国际大气候和大战略背景下,陈水扁实际已无“战略”可言,无论是战略战术问题大多是美国为他下指导棋,庞大军购案就是典型例子,扁府在军购上尽量满足美国的勒索,是为了得到美国“协防”,但由于在野党和民间强烈反对,军购案至今仍未能提上“立法院”审查。美国国防部官员最近虽然威胁:“如果你们不能扞卫自己,美国也不能协助防卫你们”,已充分暴露了美国协防台湾是假,以军售牟取暴利是真。台湾当局如果还有点“战略意识”的话,只要回到“九二共识”基础与大陆对话,改善两岸关系,美国就不敢如此蛮横霸道、予取予携了。
(来源:香港大公报;作者:林修祺,资深台湾问题评论员)
编辑: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