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棚户区改造,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会议强调,棚户区改造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发展工程,可以有效拉动投资、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破解城市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质量,让更多困难群众住进新居,为企业发展提供机遇,为扩大就业增添岗位,发挥助推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和民生不断改善的积极效应。(6月26日 中国政府网)
同一个城市,同一片天空,既有装修奢华的别墅群,也有几代人共挤一间房的棚户区,城市的两极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应该说,每个人都有“居者有其屋”的梦想,都有想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但是在房价高企的背景下,仅凭个人能力难以圆梦。毫无疑问,我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棚户区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应该大力推进。
今年二月份,央视《新闻联播》里有个光屁股小孩闯进了李克强总理的镜头。小男孩无意成为“名人”后,原居住于棚户区的一家人也搬进了令人羡慕的大房子。因受到总理的关注,他们的棚户区改造没有对峙、没有强拆、补偿价格合理、新房子质量没有问题,切切实实享受到了政策的优惠。但是谁都明白,总理不可能到所有的棚户区一一造访,一些地方的棚户区改造工作进展还很缓慢,有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人们一提到棚户区改造就头疼的原因。
好事没有办好,好政策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老百姓就不会享受到真正的实惠。目前,棚户区改造就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征地拆迁工作难度大,供地计划的落实受到影响;不少地方改造建设资金筹措压力较大,尤其配套设施建设资金难以落实;少数项目存在质量问题,包括参建单位质量责任不落实,部分构件的尺寸偏差较大……这些都影响着棚户区改造这项民生工程的口碑,也造成了老百姓对政府政策的误解。
这些年,舆论场上有种“老不信”的声音,一些人总是会带着怀疑、斥责的态度看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其实,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政策的制定不够透明,人们无法窥见全豹,容易片面理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制定政策的初衷虽好,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拐了好几个弯,已经不是本意了。好政策得不到落实,反而会降低政府的公信力。
对棚户区改造来说,它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它关系中低收入群体的“安居梦”,也关乎地区的稳定及和谐发展。改造棚户区,是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是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客观要求。这项惠民工程应该尽快破解难题,落到实处,取得成效。(马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