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于宪法和法律,趟过改革深水区

时间:2013-03-18 11:14   来源:新京报

  惟有树立起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恪守权力边界,才能稳定推进改革,继往开来,不至于“半途而废”。

  全国两会已落下帷幕,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次第产生,顺利完成了换届。

  纵观今年的全国两会,无论是两会代表委员,还是普通民众,都高度关注宪法与法律的权威能否体现,此前舆论甚至寻绎出新任领导人的“法律背景”,以为探寻他们未来施政路径的某种可能。

  这样的“努力”显然并非虚言。昨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大闭幕讲话中表示,“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记者会上强调,“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要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无论任何人、办任何事,都不能超越法律的权限。”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则表示,任何组织、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在新一届领导人的讲话里,宪法和法律屡屡被提及,这是一种依法履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宣示与承诺。

  一方面,从现代政治的发展趋势看,法治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共识。中国也不例外。多年以来,随着国内市场化改革的迅速推进,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主体,都面临着界定权责范围,确立规则意识的严峻问题。

  政府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主导力量,尤其需要进一步厘清边界、约束权力,不使政令凌驾于法律之上。既不能滥用有形之手,随意干预微观经济;更不能朝令夕改,政随人改,缺乏连续性、稳定性。惟有树立起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恪守权力边界,方才有可能维护一个稳定的发展机遇期,继往开来,不至于“半途而废”。

  另一方面,从经济、社会的现实情形看,也迫切需要回归到宪法和法律的原点,以期在新一轮的改革中有所突破。目前一些政策之所以屡遭民众诟病,根源就在于改革进入了深水区,难以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话说就是,“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

  若想破除既有的利益格局,只能是从宪法和法律出发,约束公权,保障民权,步步为营,扎实推进。不要期望“毕其功于一役”,大刀阔斧,一蹴而就;而是依法构筑最基础的制度环境,扩大民众参与,形成社会共识,在此基础上,调整既有的利益关系,从而形成更公平、更公正的利益格局。

  两会闭幕了,大幕刚刚开启。这个国家在完成换届接力的同时,也开始了继往开来的新征程。民众已经从他们的话语中感受到一股股施政新风,相信也一定会在未来的施政过程中看到具体的行动。而所有的每一个个体的嘉言懿行,都将融入并成就中国梦。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