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履新后的首次记者见面会,就以简洁、质朴、生动的表达风格,尤其是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所表现出的专业素养,让公众眼前一亮。其中,笔者最为关注的还是李总理的“约法三章”——— 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
与其说“约法三章”表达的是一种坚定的信心,不如说呈现了一种谦卑的姿态。人民政府受人民监督,当然首先要把自己定位在被监督的角色上,不唱高调也不故弄玄虚,也不强调困难和阻力,而是以最简单直白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工作目标说给民众听,如此监督才能从抽象走向具体。对于三公消费改革,公众听过太多铿锵有力的说法,但都没有“约法三章”这样直接有力和清晰。一直以来,诸多领域的改革大致延续的都是这样的模式:试点,研究,再试点,再研究……适当的审慎是必要的,但如果只沉迷于改革的铺垫而迟迟无法进入正题,这本身就会成为改革的最大阻力。改革从本质而言就是对利益格局的调整,不可避免地会触及既得利益者,如果缺乏必要的勇气当断不断,那么不仅在改与不改之间,改革的利益受损者会毫不犹豫地站到改革的对立面,而且还造成一种“有桥不过、偏要摸石头”的改革假象。
敢不敢“约法三章”,敢不敢立下军令状,应当成为一个政府官员乃至一个政府部门是否称职、是否有责任意识的一个标准。然而,当我们欣喜地看到总理立下“军令状”的同时,仍有官员还在原地踏步。像收入分配改革、三公财产公开等问题公众也呼吁了很久,但现在仍在“研究”之中,这是否说明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太低下?在其位,要谋其政、担其责,没有一个清晰可见的职责承诺,公众又拿什么来监督政府部门、评价政府部门的表现?
真诚期待政府部门能多一些“约法三章”,少一点“正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