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拥挤无解 抱怨只会自我添堵

时间:2013-01-28 14:37   来源:济南日报

  春运在中国,在舆情表现上常常就是一场众声喧哗的“春怨”。每年这个时候,铁路部门不仅要面对超出他们运输能力很多倍的庞大客流,更要面对舆论如潮的批评。各种抱怨:买不到票的人抱怨“一票难求”,买到票的人抱怨“买票的艰难”,拿着票的人抱怨“火车太挤”,不买票的人抱怨“铁老大是最后的垄断堡垒”。年年岁岁,人们在“春怨”中感受着拥挤的春运。

  可如何解决“一票难求”呢?其实这完全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寄望无解的问题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必然陷入无休止的苛责和焦虑之中。

  高铁的开通虽然提升了运输能力,但相对春运供给与需求的巨大矛盾,这种“增量”是看不出明显变化的,相比庞大的需求,高铁增加的票源如一勺盐投入大海,乘客根本感受不到“票比以前好买”了。而且高铁还存在替代效应,原先春运坐飞机回家的人会被低价吸引去坐高铁,这会抵消新开高铁增加的票源——— 铁路的客流压力将更大。

  客观地看,铁路部门为解决“一票难求”的问题作了很多努力,可不得不说,这些努力至多只能缓解,而无法根治问题。高铁更多的功能只是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让人们的日常出行更方便,为经济发展的提速打通动脉;实行车票实名制打击黄牛党,并没有增加票源,而是减少了公众的购票成本,避免挨黄牛党宰;开通电话购票、网上购票等多种购票途径,目的也不是解决“一票难求”,而是提高乘客购票的便利性和舒适性。这些努力所取得的成效也是看得见的,这两年关于“黄牛党”的报道越来越少了,几乎绝迹;往年“熬夜排队买票”的悲情场景也几乎没有了。可因为公众眼中只有“一票难求”,铁路部门这些年的努力都被忽视了。

  谁过年回家买不到票也会焦虑,铁路部门总挨骂,不必觉得委屈和冤枉。但舆论也应该理性地认识到,买不到票,不能把板子都打到铁路身上。其一,铁路不是唯一的交通工具,春运压力应该让民航、公路等分担;其二,虽然每个人都想买到一张回家的火车票,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要票有票”在春运中永远无法实现,在这个问题上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中国人只要有回家过年的习俗,人流大规模流动的春运就不会消失,“一票难求”就不会消失。寄望铁路加大建设来解题,不是解决之道,因为春运是非常态的人群流动,一个国家不可能为了满足这几天非常规的人流而大建铁路,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

  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无解,也许就能理性对待了。对一个无解的问题大加抱怨,只能给自己添堵,也会让拥挤的春运人流变得更加焦躁。有评论说的不无道理:一部分人对铁路的要求是,一、票必须便宜,同时必须好买;二、火车不能开得太快,还得保证我能按时回家;三、人人都有权享受铁路提供的低价福利,同时铁路还不能亏损——— 客观地反思,我们很多时候的苛责,正陷入这种自相矛盾之中。(东方木)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