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模式“非正常倒下”的典型意义

时间:2013-01-15 14:40   来源:羊城晚报

  高州市人民医院这两天暴得大名,只因央视披露该医院有医生收药品回扣,当地多部门组成的工作组迅速开展调查取证。医生收受回扣有何耸人听闻的新闻价值?查处是必要的,又何至于给人以兴师动众、如临大敌之感?只因这家医院曾创造了“高州模式”,是闻名天下的医改“标兵”。而回扣之事披露之日,也许就是“标兵”倒掉之时。

  医生收受回扣,似已无更多讨论价值,以之归咎于个人品行,也不过是浅显之见。值得深思的是,一个正面典型何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蜕变?这种蜕变与“高州模式”的存废有没关系?该院原院长钟焕清认为,在他主政期间,亦即“高州模式”有效运行期间,是“不存在医生收回扣”的,并“经受住了中纪委、省纪委的暗访”。而在其离任后,“高州模式”便被废止。倘若上述情形均属实,那么,虽未必能立刻发现回扣与模式的逻辑联系,却也不能据此断定二者之间就必然没有因果关联。

  假如“高州模式”只能起到消解医生收受回扣的作用,那它就不值得这样引人关注。仅从结果看,“高州模式”是一种能使消费者满意、医生受益、政府得益的“三赢”目标得以实现的运营模式。坦率地说,如今层出不穷、琳琅满目的改革举措,让双方满意的都少见,三方都满意的更是打着灯笼难找。这样一个好模式,为什么会在钟焕清离职后就疑似崩解呢?

  “高州模式”是改革的产物,但据报道,其创始与形成,却只建立在当时当地主要领导与医院主要领导之间的“默契”上,这就使这一模式的现实与命运都充满不确定性。主导“高州模式”的钟焕清的被调离,以及他离职后“高州模式”的变异,都不过是这不确定性的一部分。“高州模式”的出现,看上去只是个意外或偶然,而它的存在似乎一直游走于制度的边缘。作为一个粤西山区医院,高州医院由于推行崭新的运营模式,竟然吸引了23个省市的患者前去就诊,这是一个奇迹,但就是这样令人惊叹的业绩与光荣,也不能掩盖它存活于制度外的灰色状态。

  改革的成果需要制度化升华。被实践证明有显著成效的改革,假如不能激活现存制度的想象力和内省力,不能得到制度的认可,则无法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已取得的成果也无法巩固,走回头路实在易如反掌。对曝出医生吃回扣的高州医院,很多人可能与钟焕清一样感到“遗憾”和“心痛”,但这家医院走到今天,大约也在不少人的“意料之中”。任何人都不难做到抽象地拥护改革,而真相则只有在改革波及、触及自身利益时才浮出水面。比如,很多人都会口头赞成改革是最大红利的主张,但在既得利益者心中,恐怕还是不改革是最大红利。对见惯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过惯了以药养医、拿惯了回扣红包、听惯了行政指令的“医疗界主流”来说,“高州模式”自然是非主流,是“不可复制”的,医疗一定是也必须是厚利少销而不能“薄利多销”的。有效降低了患者负担的“高州模式”,据说它的一些做法与有关政策相悖,而它的成功实践并未促使相关政策引发对自身是否合理的反思,它的无疾而终却再一次证明了相关政策的不可动摇。

  “高州模式”曾经像一座孤岛,现在看上去则似一朵昙花。这昙花恐怕也不会留有余香,因为人们仿佛只关注回扣的事件真相以及对责任人的惩处。高州市人民医院已经“回归主流”了,日后恐怕要越来越像“主流”,从此便太平无事,连药品回扣被曝光的概率和关注度也将越来越小。 (滕朝阳 北京青年评论家)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