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大陆观察  >   时政

“于网骂中听诤言”是一种执政能力

2012年12月05日 10:50:00  来源:扬子晚报
字号:    

  日前,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座谈会上让与会者敞开讲,说真话,并表示,“网上的舆论,包括骂声我们都要听。”(12月4日《新京报》)

  媒体着重提及了王岐山“网上的舆论,包括骂声我们都要听”的言论,很显然,这是中央高层领导人对待网络舆情的笃定态度,也是在再次提醒社会反思对待“网骂”等负面社会情绪的态度。

  为什么连网络舆情中的骂声也要听取?这中间其实蕴涵着两点常识。一者,网骂中也包含着诤言。如果说骂声本身是一种情绪的表达,那么因为其中的负面与警醒价值,它同样是从另一个侧面为行政决策者提供的“诤言”;二者,倾听是“对话时代”里直面网络舆情的起码前提。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与日益深化,让每个人都拥有了麦克风,它既扩张了普通公民新的话语空间,也给公共治理衍生出新的治理命题,如果拒绝倾听,那么引导网络舆情自然就无从谈起。

  以上的常识当然很容易厘清,难以切实兑现的其实是现实中对待网络舆情乃至网骂的理性态度。不妨反问:有多少官员能“于网骂中听取诤言”?如何对待无处不在的网络舆情?一旦面临裹胁了公众情绪的网络负面意见,甚至是沸沸扬扬的“网骂”,公共管理者们真还能做到“心如止水”与“堵不如疏”吗?与之相对应的,是那些让人难堪的“跨省追捕”。

  视批评者为制造麻烦的人,这正是一些地方官员对待网络舆情的态度。可恰恰相反,网络批评者多数是心怀美好与良善的人,他们的旨归都是为了“修复”而非“破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舆情的本质就是关注社会,关注公共生活。正缘于此,这种指向注定了,网络批评表现出的意见多是急需关注的,是真实的声音,它无法从庸常的生活与一团和气的官场中所听取,需要被认真对待。

  把网骂当作诤言,然后舆论事件得以平息,进而附生公共治理的更大满意度,这才是让网络舆情得以消解的最优路径,也是在“人人麦克风时代”执政能力高低的试纸。不过当类似的常识由王岐山说出,乃至是作为座谈会上的提醒而道明,它无疑从另一个侧面反证出其在现实中的兑现之难。

  可以想象的事实是,在未来的日子里,网络技术的革新会更多地影响到社会管理的各个层面。如何正视这种力量,已成为所有公共管理者的难以回避之重。正因为如此,在表达对王岐山“要听网骂”赞赏的同时,希望更多的官员也能够清醒地洞见这一点,制度也应该补位,执政能力才不会被时代抛离。

[责任编辑:张洁]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