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双节临近,送礼之风又日渐盛行,从大闸蟹到月饼纷纷成为送礼抢手货。沿袭近年来的“天价”风,今年的月饼也是富贵逼人。有商家推出了“金银月饼”,价格最贵的一套售价4万7千多。月饼做成这样,不仅令人咋舌,而且惹人生疑。
以往,“天价月饼”不管是鲍鱼馅还是鱼翅馅,价格虽然也不低,但终究还是能吃的,多多少少还在月饼的概念里。然而现在,没有面粉没有馅,直接用真金白银制作,说是月饼,其实就是金银疙瘩。正如“比基尼京剧”扯起国粹的幌子吸引眼球,“金银月饼”也是披着月饼的外衣送人情,与中秋佳节讲究团圆、和谐、自然的文化内涵是不搭调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家推出什么商品只要合法保质,本来无可厚非,消费者也会作出自己的选择。问题在于,“黄金月饼”本身已经是天价,专家又指出其既无收藏也无投资价值,从经济人的理性考量,这种商品的销路应该不容乐观。
然而,市场销售的情况却是“金银月饼”非但不遇冷,反而受追捧,售价4万多的一套黄金月饼,北京限量2000套,居然只剩一套。这种“越贵越吃香”的现象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有道是“吃的不买,买的不吃”,“金银月饼”也是这样,个人消费总是极少数。记者走访发现,“金银月饼”的买家多是企业、单位,动辄竟然上千套,而其一个重要流向就是政府机关。这就耐人寻味了。
一直以来,对政府部门来说,逢年过节总是存在“节日腐败”的风险。在反腐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送什么、怎么送”越来越成为一门“学问”,有人总结出这样的送礼秘诀:要让送出的东西,说起来轻飘飘,拿起来沉甸甸;要使送的人目的得逞,收的人心安理得。
以这样的“标准”衡量,“金银月饼”托的是月饼名号、走的是人情路线、下的是昂贵成本,说起来“礼轻”,实际上“情义”很重,容易成为一些人眼中的“馈赠佳品”,在送礼风气高烧不退的背景下走红也就不稀奇了。从本质上说,送入政府机关的“金银月饼”,与天价烟酒、豪华礼品等如出一辙,意在明修人情往来的“栈道”,暗度权钱交易的“陈仓”。
所以,“金银月饼”作为一种商品不是不可以有,但绝不能以腐败做馅,成为行贿寻租的道具。一块名表可以让局长落马,一块金光灿灿的月饼也可能砸掉乌纱帽。面对“金银月饼”的诱惑,固然需要干部增强廉洁观念,多思贪欲之害,但关键还在于加强全方位的监督,让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纠正节日送礼吃请等不良风气,让一切企图腐蚀权力的礼物“有价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