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官员受骗折射的多层图景

时间:2012-09-13 10:05   来源:长江日报

  湖南朱某组织一10多人的诈骗团伙,利用网络搜索方式,查到黑龙江省企业老总、国家公务人员、学校领导等的个人信息,并通过PS合成色情照片对其进行敲诈。截至案发,短短一年多时间,该团伙一共开设5000多张信用卡,寄出1000多张“领导艳照”勒索钱款。已经核实的104名受害人中,报案的不足一成。

  诈骗团伙的作案方式其实很简单,先合成好色情照片,再将照片寄给相应“当事人”,并开出10万到50万数额不等的勒索单。一旦对方上钩,还会有后续追加勒索。已查证的104名受害人里,不少人累积被勒索上百万元。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但案发前未予报案,即使在嫌犯被捕交代案情后,仍以各种理由拒绝作证。以至于案件进入到犯罪证据被被害人销毁,被害人又拒作证人的尴尬境地。

  对于如此有违常理的状况,最为粗浅的判断可能是,做贼心虚。这样的判断与民间的一些官场想象不谋而合。实际上,诈骗团伙在敲诈对象、敲诈手段等方面的选择,便是基于对官场想象的某种“认定”。官场生态是不是果真符合这种想象?或者说,官员屈于敲诈已经间接承认了这种生态?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肯定或否定。

  一些已经曝光的官员情色丑闻是外界得以勾勒上述官场想象的基础,它说明类似情况确实存在,但其存在范围、程度都未可知,包括本案呈现的观感在内,都不足以支撑一个全景。

  有报案国企官员表示,没做过亏心事,但应酬场合逢场作戏的搂搂抱抱是有的,这或许可以补充情色之外的另一层模糊状态。而他的进一步表述里,怕莫须有的“艳照”到处飞,致使自己百口莫辩,失去现有一切,隐含的则是权力竞技的规则和样貌。虽然大部分受害人作出同样的不报案决定,但各自的心态恐怕是不同的。

  这些受害人,应该没有一个不知道自己深陷敲诈,有权用法律手段捍卫自己的权利,但他们没有这么做。无论这基于哪一种情况或者哪一个方面的考虑,总的来说,最终目的无不在于维护自己现有的权力。

  颇为讽刺和矛盾的是,面对舆论、民众的批评,官员的反应往往非常激烈,一般性是振振有词反驳,动辄火冒三丈,甚至不惜跨省追捕以平“不平”,而面对诈骗犯,委屈隐忍、满足不法要求,非同寻常地息事宁人。不过,在权力的概念下,两种看似冲突的情形可以轻松地找到共通点。前者的所有“抵抗”源于权力的道义性受到质疑,后者的所有“屈服”是为了巩固现有权力。判断并作出反应的标准既不是道德的合理性,也不是法律的合法性,而是权力的“感受”。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