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前,西安称将建设和改造“八水九湖”,8月中旬跃升为“28湖”。位于西安东郊的雁鸣湖,是西安近年开挖的一条人工湖,水域面积超千亩,目前,该湖整体修建尚未完工,但周边已房产林立,且房价不菲。极度缺水之地,却想打造成八水滋润的国际化大都市。怎么办?十三朝古都西安给出的答案是:引水、修河、造湖(9月4日《东方早报》)。
西安从8月前的“八水九湖”到8月中旬的“28湖”,我们不仅看到了当地政府决策的“高效率”,更看到了一股势不可当的政绩冲动。
客观来说,“造湖运动”本身不是坏事。西安是西部城市,自然条件是干旱少雨。可是,在历史上,西安并非如此。自汉代起,西安就有“八水绕长安”的美称。西安在汉唐盛世期间,正是水草丰美时,不缺水,也不缺湖。因此,我们也可以将西安的“造湖运动”看作是向历史致敬。
对于北方城市的居民而言,“造湖运动”至少还有以下两个实实在在的意义:其一,“造湖运动”可以让城市变得更加漂亮,甚至还有可能助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古人说“有水则灵”,西安作为一座旅游城市,很可能会因为“28湖”而增色不少;其二,“造湖运动”形成的湖泊,是城市的天然空调,对于调节“热岛效应”,缓解城市生态压力,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对于生活在西安的居民而言,出门就可欣赏到南方水景,也将是一种幸福。
可是,当下不少城市的“造湖运动”并不是以达到以上两个目的为出发点的。真实的情况是,政府和官员离不开政绩,离不开形象工程,离不开造湖之后地价的升值继而政府可以将地皮卖得更贵的俗套。当下,房地产市场遇到了严厉的调控措施,各大城市的房价虽然也有上涨,但还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房地产市场并没有迎来春天。一方面,各地政府正在积极主动地扩大投资;另一方面,各地政府也为如何“多卖一块地”而绞尽脑汁。因此,我们看到,现在热衷于造湖的城市并非西安一个。
权力主导的“造湖运动”,无关生态,只关乎形象工程和GDP政绩。因此,我们有必要发出以下追问:其一,造出来的湖,到底能支撑多久?历史上的西安雨水较多,现在的西安比较干旱,引江开湖是否科学合理?此外,对于引来水的河流及其流域,会不会构成生态上的破坏;其二,从“旱城”西安到“湖城”西安,市民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比如说,人们是否能够习惯出门就有水的日子,游泳溺亡等是否会危及到这座不习惯水的城市的公共安全?其三,“造湖”是否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收益是否有预期?如何能够避免入不敷出?
城市发起“造湖运动”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造湖背后“政绩依赖症”。我们一直在反对唯GDP论的政绩,可是,大家都在喊,政府官员也在喊,而政府改不掉唯GDP论的政绩考核体制,有些东西我们只能感觉无奈。这一点,远远比政府多花几个钱,造一些浩大的工程更加可怕。从这一点看,造湖和造城,包括造新城,更包括造古城,在本质上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