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涨不落的电价可以学“魏桥”吗?

时间:2012-05-17 15:01   来源:新京报

  5月16日《新京报》消息说,北京发改委工作人员承认,电价只涨不落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业内人士则表示,电价总体上调是出于成本考虑。另外,近日有媒体关于“魏桥自备电厂电价比国家电网低1/3”的报道,将企业自备电厂的内外供电之争再次推到风口浪尖,百姓期待以此拉低电价。而据最新报道,目前国家电网已经与魏桥集团达成协议,魏桥的余电在满足厂区周边商户用电后重新并入山东省电网,实现互利共赢。

  据说如果用国家电网的电一个月的电费要2万元左右,而用魏桥集团的电则只需要12000至13000元。0.6元/度是魏桥集团对外供电中较高的商业用电价格,而如果商家用电量大,且与魏桥集团关系好,那么商用电价还可以降到0.56元/度。在魏桥集团家属区,供电价格是0.35元/度,而国家电网的居民用电价格是0.6元/度多。魏桥电价如此之低,还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低价倾销”——这叫动辄“巨亏”的高贵上网电价情何以堪?

  从经济学角度看,魏桥电价便宜如斯,当然未必是好事。这就好比在科技进入后现代阶段后,我们还在鼓励农民自造原生态的潜水艇一般。譬如发改委就说了,“自备电厂不合法、不安全、不环保”。合法是个政策问题,而安全环保则为技术症结。这样的说法自是有理,问题是,“地电”与“国电”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吗?早在2002年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十年倏忽,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和竞价上网“四大目标”,貌似只初步达成了前两步。

  清理门户容易,寻求共赢困难。“地电”的魏桥版本,果真是非要“诛之而后快”?必须看到,一是魏桥电厂除了缺点之外,在成本控制上,有没有值得国家电网学习的地方——就譬如“员工待遇”?二是“地电”打破“国电”一家独大的局面本身就是市场使然,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大幕已启,培育发电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是不是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三是电价上涨动辄谈成本,但成本成为一个无底洞,说不清道不明,甚至“企业社会责任”也横加进来,那么,成本谁说了算?国家电网能学学“地电”的透明成本核算体系吗?

  眼下有几点是确凿的:电价一放开,涨价随之而来;成本与节能偏好成了电价上调的主力因素;听证会无法厘清的成本核算等疑云……说到底,不过是市场化的价格与非市场化的身份之间的对垒。

  电价不是不能涨,魏桥的例子不过再次印证一些朴素的市场和社会逻辑:竞争是最好的价格杠杆,而公开透明则是最佳的成本控制路径。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